后汉书

卷一上·光武帝纪卷一下·光武帝纪
卷二·显宗孝明帝纪卷三·肃宗孝章帝纪
卷四·孝和孝殇帝纪卷五·孝安帝纪
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卷七·孝桓帝纪
卷八·孝灵帝纪卷九·孝献帝纪
卷十上·皇后纪卷十下·皇后纪
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卷十二·王刘张李彭卢列传
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卷十五·李王邓来列传卷十六·邓寇列传
卷十七·冯岑贾列传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
卷十九·耿弇列传卷二十·铫期王霸祭遵列传
卷二十一·任李万邳刘耿列传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卷二十三·窦融列传卷二十四·马援列传
卷二十五·卓鲁魏刘列传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卷二十七·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卷二十八上·桓谭冯衍列传
卷二十八下·冯衍列传卷二十九·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卷三十上·苏竟杨厚列传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列传
卷三十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卷三十二·樊宏阴识列传
卷三十三·朱冯虞郑周列传卷三十四·梁统列传
卷三十五·张曹郑列传卷三十六·郑范陈贾张列传
卷三十七·桓荣丁鸿列传卷三十八·张法滕冯度杨列传
卷三十九·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卷四十上·班彪列传
卷四十下·班彪列传卷四十一·钟离宋寒列传
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传卷四十三·朱乐何列传
卷四十四·邓张徐张胡列传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
卷四十六·郭陈列传卷四十七·班梁列传
卷四十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卷五十·孝明八王列传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
卷五十二·崔骃列传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卷五十四·杨震列传卷五十五·章帝八王列传
卷五十六·张王种陈列传卷五十七·杜栾刘李刘谢列传
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卷五十九·张衡列传
卷六十上·马融列传卷六十下·蔡邕列传
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卷六十二·荀韩钟陈列传
卷六十三·李杜列传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
卷六十五·皇甫张段列传卷六十六·陈王列传
卷六十七·党锢列传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
卷六十九·窦何列传卷七十·郑孔荀列传
卷七十一·皇甫嵩朱俊列传卷七十二·董卓列传
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卷七十四上·袁绍刘表列传
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卷七十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卷七十六·循吏列传卷七十七·酷吏列传
卷七十八·宦者列传卷七十九上·儒林列传
卷七十九下·儒林列传卷八十上·文苑列传
卷八十下·文苑列传卷八十一·独行列传
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
卷八十三·逸民列传卷八十四·列女传
卷八十五·东夷列传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
卷八十七·西羌传卷八十八·西域传
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
卷九十一·志·律历上卷九十二·志·律历中
卷九十三·志·律历下卷九十四·志·礼仪上
卷九十五·志·礼仪中卷九十六·志·礼仪下
卷九十七·志·祭祀上卷九十八·志·祭祀中
卷九十九·志·祭祀下卷一百·志·天文上
卷一百零一·志·天文中卷一百零二·志·天文下
卷一百零三·志·五行一卷一百零四·志·五行二
卷一百零五·志·五行三卷一百零六·志·五行四
卷一百零七·志·五行五卷一百零八·志·五行六
卷一百零九·志·郡国一卷一百一十·志·郡国二
卷一百一十一·志·郡国三卷一百一十二·志·郡国四
卷一百一十三·志·郡国五卷一百一十四·志·百官一
卷一百一十五·志·百官二卷一百一十六·志·百官三
卷一百一十七·志·百官四卷一百一十八·志·百官五
卷一百一十九·志·舆服上卷一百二十·志·舆服下
关于作者
南北朝范晔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其中《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强项令》选入中学教材。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