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普天乐咏世

洛阳花,梁园月。 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赠妓口儿甜,庞儿俏。 性格儿稳重,身子苗条。 多情杨柳腰,春暖桃花萼。 见人便厌的拜忽的羞吸的笑,引的人魄散魂消。 人前面看好,樽席上出色,手掌里擎着。 遇美海棠娇,梨花嫩。 春妆成美脸,玉捻就精神。 柳眉颦翡翠弯,香脸腻胭脂晕。 款步香尘双鸳印,立东风一朵巫云。 奄的转身,吸的便晒,森的销魂。 雨才收,花初谢。 茶温凤髓,香冷鸡舌。 半帘杨柳风,一枕梨花月。 几度凝眸登台榭,望长安不见些些。 知他是醒也醉也,贫也富也,有也无也。 既待舍之藏,何用沽诸价?清闲活计,冷淡生涯。 采灵芝西海边,看黄菊东篱下。 乐乐陶陶无牵挂,三般儿到处里堪夸。 或是向东篱看花,或是在东门种瓜,或是去东里为家。 愁怀雨儿飘,风儿扬。 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 风萧萧梧叶中,雨点点芭蕉上。 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 风雨儿怎当,雨风儿定当。 风雨儿难当。 嘲西席讲诗书,习功课。 爷娘行孝顺,兄弟行谦和。 为臣要尽忠,与朋友休言过。 养性终朝端然坐,免教人笑俺风魔。 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聒,馆东道不识字由他。

译文:

### 《中吕・普天乐・咏世》 #### 其一:叹人生离别 洛阳的牡丹艳丽,梁园的月色皎洁。这美丽的花值得掏钱购买,这皎洁的月也该暂且借来观赏。我曾倚着栏杆,看着鲜花烂漫地开放;也曾端着酒杯,在团圆之夜问月。月亮有圆有缺,花朵有开有谢,想来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离别。花谢了,意味着暮春将近;月缺了,中秋也快要到了;人离开了,却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啊! #### 其二:赞赠歌妓 她嘴巴甜如蜜,容貌俊俏无比。性格沉稳端庄,身材苗条纤细。那身姿如多情的杨柳腰肢般柔美,面容似春暖时的桃花般娇艳。她见到人,时而羞涩地拜礼,时而忽地害羞,时而又轻轻浅笑,引得人神魂颠倒。在人前她模样动人,在酒席上更是出众,就像被捧在手掌心的宝贝。 #### 其三:遇美人惊艳 她如娇美的海棠、鲜嫩的梨花。春日妆容下,脸蛋美丽动人,好似美玉雕琢出的神韵。柳叶般的眉毛如翡翠般弯曲,香软的脸颊泛起胭脂般的红晕。她迈着轻盈的步伐,在香尘上留下一双双鸳鸯脚印,站在东风中宛如一朵巫山的彩云。突然她转过身,轻轻一笑,真让人失魂落魄。 #### 其四:盼人愁思 雨刚停,花才谢。凤髓茶还温着,鸡舌香已经冷了。半帘外杨柳在风中摇曳,枕边洒下如梨花般的月色。我多次凝神远望登上高台楼阁,却连长安的影子都看不到一点。真不知他是醒着还是醉着,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还活着还是已经不在了。 #### 其五:表归隐之志 既然打算隐居起来,又何必去追求功名利禄呢?过着清闲自在的日子,守着淡泊宁静的生活。到西海边去采摘灵芝,在东篱下观赏黄菊。快快乐乐没有任何牵挂,这三件事到哪里都值得夸赞。要么去东篱欣赏花朵,要么在东门种瓜,要么去东里安个家。 #### 其六:抒愁怀凄苦 雨在飘,风在扬。风把我的美梦吹回,雨让我的柔肠寸断。风在萧萧的梧桐叶中呼啸,雨在点点的芭蕉叶上滴落。风雨交织,更增添了我的悲怆,风雨一同卷起了无尽的凄凉。这风雨怎么能承受啊,真的难以抵挡。 #### 其七:嘲教书先生 教书先生讲解诗书,督促学生学习功课。教导学生对父母要孝顺,对兄弟要谦和。做臣子要尽忠职守,和朋友说话不要过头。为了修身养性整天端端正正地坐着,免得别人笑话自己疯疯癫癫。先生说学生要好好琢磨学问,学生说先生太啰嗦,东家则说不识字也由他去吧。
关于作者
元代张鸣善

张鸣善 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属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扬州。官至淮东道宣慰司令史。填词度曲词藻丰赡,常以诙谐语讽人。张鸣善身处元末丧乱之际,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因此多有刺时之作。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