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单鞭夺槊・随煞尾

则这割鸡焉用牛刀手,小将那消大帅收?管教六十四处征尘一扫休,十八处改年号的出尽了丑。 元帅,这一去则愿你鞭敲金镫也。 那时节将军容再修,将凯歌齐奏,你可也早些儿准备安排着这个庆功的酒。 虽然如此,还要与三将军一别。 三将军安在?我适才到营帐里打的一个盹,这肚就不疼了。 正待要去厮杀,我哥哥便等不得,自家去了。 三将军、军师勿罪,我同元帅先去也。 老段,则要你小心在意者。 三将军,你领兵合后,我与敬德先接应元帅去来。 军师先行,我在后领兵再来接应你。 敬德,据理来饶你不得;看俺哥哥面上,你且寄头在项。 此一去若有疏失呵,我不道的饶了你哩!三将军,别人不知,你可知我那水磨鞭来。 我这一去遇着那单雄信呵,只着他鞭稍一指,头颅早粉碎也。 舍生容易立功难,谁似吾家力拔山?则这水磨钢鞭一骑马,不杀无徒誓不还。 我要杀了这匹夫来,不想俺哥哥回来救了。 也罢,我这一去好歹要害了他。 若杀了敬德呵,才报的我这一鞭之仇!军师着我做合后,我只是慢慢的去,等他救应不到,必有疏失,岂不是一计?

译文:

### 唱词部分翻译 “则这割鸡焉用牛刀手,小将那消大帅收”:杀鸡哪里用得着动用宰牛的刀呢,我这样的小将哪用得着大帅亲自来收服呀。 “管教六十四处征尘一扫休,十八处改年号的出尽了丑”:一定能把那六十四处战乱的烟尘一下子清扫干净,让那十八处随意改年号(意图谋反)的人全都丢尽脸面。 “那时节将军容再修,将凯歌齐奏,你可也早些儿准备安排着这个庆功的酒”:到那个时候,将军您重新修整军容,大家一起奏响凯歌,您可要早早地准备安排好庆功的酒啊。 ### 对话部分翻译 (段志贤说)虽然是这样,还是要和三将军告个别。三将军在哪里呢?(李元吉上场,说)我刚才到营帐里打了个盹,这肚子就不疼了。正打算去厮杀呢,我哥哥就等不及,自己先去了。 (段志贤说)三将军、军师请别见怪,我和元帅先去了。 (李元吉说)老段,你可要小心在意啊。(段志贤下场) (徐茂公说)三将军,你带领军队在后面接应,我和敬德先去接应元帅。 (李元吉说)军师你先出发,我在后面带领军队再来接应你。敬德,按理说是不能饶过你的;看在我哥哥的面子上,先留你一条命。你这一去要是有什么闪失,我可不会饶过你! (尉迟恭说)三将军,别人不了解,你还能不知道我那水磨鞭吗。我这次去要是遇到那单雄信,只消我用鞭梢一指,他的脑袋马上就会粉碎。(念诗)舍弃生命容易,建立功勋却很难,谁能像我这般力大无穷?就凭着这水磨钢鞭和一匹战马,不杀了那些坏人我誓不回家。(徐茂公和尉迟恭一起下场) (李元吉说)我本来要杀了这个家伙的,没想到我哥哥回来把他救了。也罢,我这次去无论如何都要害了他。要是杀了敬德,才能报我那一鞭之仇!军师让我在后面接应,我就慢慢走,等他救援不到,肯定会有闪失,这不就是一条好计吗?(下场)
关于作者
元代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