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此别情何限。 最关情、一林醒石,重湖宾雁。 几度南楼携手上,十二阑干凭暖。 肯容我、樽前疏散。 底事匆匆催人去,黯西风、别恨千千万。 截不断,整仍乱。 三年瞥忽如飞电。 记从前、心情双亮,意词交划。 千古黎苏登临意,人道於今重见。 又分付、水流冰冸。 满腹馀疑今谁问,上牛头、净拭乾坤眼。 聊尔耳,恐不免。

译文:

这次分别,心中的情感无限。最让人动情的,是那一片醒目的石头和重湖之上的归雁。我们曾多次携手登上南楼,把那十二道栏杆都靠暖了。那时你怎会忍心让我在酒樽前就这般闲散度日呢。可为何如今却匆匆地催我离去,在这萧瑟的西风中,离别的愁恨千千万万,就像乱麻一样,剪断了又还乱,怎么也理不清。 三年的时光就像闪电一样匆匆而过。还记得从前,我们彼此心情坦荡,意气相投,文字交流时也是畅快淋漓。人们都说,我们就如同千古之前的黎錞和苏轼一样有着登高望远的雅意,可如今这样的情谊却又如同水流向那冰块融化的地方,一去不返了。我满心的疑惑如今又能去问谁呢?我登上牛头山,想要擦亮眼睛把这世间看得清楚明白。可这也不过是姑且如此罢了,恐怕最终也难以逃脱这世事的纷扰啊。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