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唤起子陆子,经德问何如。 万锺于我何有,不负古人书。 闻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时柯叶,霜雪岁寒馀。 此是瑱山境,还似象山无。 耕也馁,学也禄,孔子徒。 青衫毕竟升斗,此意正关渠。 天地清宁高下,日月东西寒暑,何用著工夫。 两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庐。

译文:

我把陆子你唤醒,问问你道德修养的情况如何啦。万钟的厚禄对我来说算得了什么呢,重要的是不能辜负了古人书中的教诲。听说你那里有成千株的松桂,还有四季常绿的枝叶,经历了霜雪严寒的考验。这是瑱山的景致,是不是和象山的风光也差不多呢? 耕种会挨饿,学习能得俸禄,这是孔子的弟子们都知道的道理。穿着青衫当个小官,终究也只能获得微薄的俸禄,而这其中的深意正和这情况相关。天地有清宁高下之分,日月有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规律,这些又何须我们费心思去刻意改变呢。你可别吝惜那两个字啊,借给我用来题写我的庐舍吧。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