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袁使君高郡中新亭会张炼师昼会二上人

置亭隐城堞,事简迹易幽。 公性崇俭素,雅才非广求。 傍簷竹雨清,拂案杉风秋。 不移府中步,登兹如远游。 坐觉诗思高,俯知物役休。 虚寂偶禅子,逍遥亲道流。 更闻临川作,下节安能酬。

译文:

袁使君在高郡新修了一座亭子,它巧妙地隐藏在城墙上的矮墙之间,由于日常事务简单,这里很容易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袁使君生性崇尚节俭朴素,他有着高雅的才情,但并不追求广泛的声名。 亭子屋檐旁,竹子在雨中显得格外清新,杉树的风吹拂着桌案,带来秋天的凉意。 不用走出官府衙门,登上这座亭子,就仿佛到远方游历了一番。 坐在亭中,顿时感觉诗兴大发,诗思高远;俯身俯瞰,便知晓世俗的纷扰和劳碌都已消散。 在这里能与禅意十足的僧人相伴,体验内心的虚静空寂;还能和有道之人亲近,感受逍遥自在。 又听闻袁使君像当年临川内史谢灵运一样写下了佳作,我才疏学浅,又怎能以诗相和啊。
关于作者
唐代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