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

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 人事岁年改,岘山今古存。 榛芜掩前迹,苔藓余旧痕。 叔子尚遗德,山公此回轩。 维舟陪高兴,感昔情弥敦。 蔼蔼贤哲事,依依离别言。 岖嵚横道周,迢遰连山根。 余烈暧林野,众芳揖兰荪。 德晖映岩足,胜赏延高原。 远水明匹练,因晴见吴门。 陪游追盛美,揆德欣讨论。 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 流霞方泔淡,别鹤遽翩飜。 旧规倾逸赏,新兴丽初暾。 醉后接㒿倒,归时驺骑喧。 迟回向遗迹,离别益伤魂。 览事古兴属,送人归思繁。 怀贤久徂谢,赠远空攀援。 八座钦懿躅,高名播乾坤。 松深引闲步,葛弱供险扪。 花气酒中馥,云华衣上屯。 森沈列湖树,牢落望郊园。 白日半岩岫,清风满丘樊。 旌麾间翠幄,箫鼓来朱轓。 闲路蹑云影,清心澄水源。 萍连浦中屿,竹绕山下村。 景落全谿暗,烟凝半岭昏。 去日往如复,换年凉代温。 登临继风骚,义激旧府恩。

译文:

李公曾经登高饮酒的地方,就着天然的石头凿成了洼状的酒尊。 人事随着岁月不断变迁,可岘山却从古至今一直留存。 杂乱的草木掩盖了先前的遗迹,石头上只有苔藓还留着旧日的痕迹。 羊祜叔子至今还留存着他的美德,山简也曾在此处乘车返回。 我停下小船,陪着众人一起怀着高涨的兴致游览,感怀往昔,情谊愈发深厚。 那些贤哲们的事迹是如此美好,我们依依惜别,说着离别的话语。 崎岖的山路横在四周,连绵的山峦伸向远方的山根。 李公留下的功业余辉温暖着山林原野,众多花草就像在向兰荪那样的香草致敬。 他的德辉映照在山岩脚下,我们尽情欣赏美景直到高原之上。 远处的江水明亮得如同白色的绸缎,趁着晴朗的天气还能望见吴地的城门。 我陪着游览,追怀这盛大美好的事迹,估量着他的品德,欣然地讨论着。 器物有它成型后的用途,这功劳得益于大自然的造化。 美酒如流霞般色泽淡雅,离别的愁绪就像突然翻飞的别鹤。 旧日的规矩不再能尽情享受,新的兴致在初升的朝阳中显得格外美丽。 喝醉后帽子都戴歪了,回去的时候侍从们的车马喧闹。 我徘徊在遗迹旁,离别之情更让人伤魂。 观览这些往事,引发了我对古代的情思,送别友人又让我的归思繁多。 怀念贤才,他们早已逝去,赠送远行之人也只能徒然攀附。 朝廷的高官们钦佩他美好的行迹,他的高名传遍了天地。 松林幽深,引着我悠闲漫步,葛藤柔弱,可供我在险峻处攀爬。 花的香气在酒中弥漫,云的光华仿佛聚集在我的衣服上。 湖边的树木茂密排列,郊外的园景显得有些寂寥。 白日只照亮了半个岩岫,清风充满了整个山丘田园。 旗帜在翠绿的营帐间飘动,箫鼓之声随着官员的车驾传来。 我漫步在小路上,仿佛踩着云影,清心就像澄净的水源。 浮萍连接着浦中的小岛,竹子环绕着山下的村庄。 夕阳落下,整条溪谷都暗了下来,烟雾凝聚,半座山岭都昏暗了。 过去的日子来来去去,一年又一年,凉热交替。 我此次登临继承了古人的风骚传统,心中的情义激荡着对旧府的感恩。
关于作者
唐代颜真卿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