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井络双源濬,浔阳九派长。 沦波通地穴,输委下归塘。 别岛笼朝蜃,连洲拥夕涨。 韫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 浮光凝折水,积润疎圆沚。 玉轮涵地开,剑阁连星起。 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 怀德践遗芳,端操慙谋己。 谋己谬观光,牵迹强凄惶。 揆拙迷三省,劳生昧两忘。 弹随空被笑,献楚自多伤。 一朝殊默语,千里易炎凉。 炎凉几迁贸,川陆疲臻凑。 积水架吴涛,连山横楚岫。 风月虽殊昔,星河犹是旧。 姑苏望南浦,邯郸通北走。 北走平生亲,南浦别离津。 潇湘一超忽,洞庭多苦辛。 秋江无绿芷,寒汀有白苹。 采之将何遗,故人漳水滨。 漳滨已辽远,江潭未旋返。 为听短歌行,当想长洲苑。 露金熏菊岸,风佩摇兰坂。 蝉鸣稻叶秋,雁起芦花晚。 晚秋云日明,亭臯风雾清。 独负平生气,重牵摇落情。 占星非聚德,梦月讵悬名。 寂寥伤楚奏,凄断泣秦声。 秦声怀旧里,楚奏悲无已。 郢路少知音,丛台富奇士。 温辉凌爱日,壮气惊寒水。 一顾重风云,三冬足文史。 文史盛纷纶,京洛多风尘。 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 李仙非易托,苏鬼尚难因。 不惜劳歌尽,谁为听阳春。

译文:

这是一首很长且富有内涵的古诗,以下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井络之地的两条水源深流急,浔阳的九条支流源远流长。 水波浩荡能连通地下暗河,水流汇聚向下注入归塘。 孤立的岛屿被清晨的蜃气笼罩,相连的沙洲在傍晚的涨潮中相拥。 如同蕴藏着珍珠般澄澈而润泽,好似退让美玉般闪烁着浮动的光芒。 浮动的光芒凝聚在曲折的水面,累积的润泽散布在圆圆的小洲上。 明月如巨大的玉轮般在地平线展开,剑阁高耸仿佛与星辰相连而起。 这里的风烟彰显出高远秀丽之景,英灵之地确实有诸多美好。 我心怀前人的美德追寻他们的遗芳,可端正操守却惭愧于只为自己打算。 我本不该来此观光,勉强奔波却满是凄惶。 我笨拙地难以做到每日三省自身,劳碌一生也不明白忘却荣辱与得失的道理。 我像那拿着弹丸随珠却被人嘲笑的人,又像卞和献楚玉却自多悲伤。 一旦彼此沉默不语,相隔千里便人情冷暖骤变。 人情冷暖几经变迁,我在山川陆地间疲于奔走。 积水涌起如同吴国的波涛,连绵的山峦横亘在楚地的峰岫。 如今的风月虽与往昔不同,但星河依旧如旧。 我在姑苏遥望南浦,从这里可通往邯郸的北方之路。 北方有我一生的挚友,南浦则是别离的渡口。 去往潇湘的路途遥远,在洞庭更是历经诸多艰辛。 秋天的江面上没有绿色的白芷,寒冷的沙洲上只有白色的苹草。 采摘这些又能送给谁呢?送给在漳水之滨的故人。 漳水之滨已经那么遥远,我在江潭还未能返回。 当你听到我这短歌吟唱时,应当想起长洲苑的景象。 秋露如金,熏香了菊岸,风动玉佩,摇响了兰坂。 稻田里秋蝉鸣叫,芦花中大雁晚起。 晚秋时节云淡日明,亭皋间风清雾净。 我独自背负着平生的意气,又被这凋零的秋景牵动愁情。 占星并不能聚集贤德之人,梦月又怎能获得美名。 寂寞中听楚地之乐而伤感,凄断处闻秦地之音而哭泣。 秦声让我怀念故乡,楚奏让我悲愁不已。 郢地的路上缺少知音,丛台那里却有很多奇士。 你温和的光辉超过了冬日暖阳,壮志豪情能惊寒水。 你一顾之间看重风云际会,短短三冬便精通文史。 文史才华如此丰富,可京洛之地多是风尘扰攘。 人们还轻视五车的学问,也不看重一囊的贫穷。 李仙那样的人难以依托,苏鬼那样的事也难以凭借。 我不惜唱尽这劳歌,可谁又能来倾听这阳春之曲呢?
关于作者
唐代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