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和崔尚书大明朝堂雨后望终南山见示之作

奕奕轻车至,清晨朝未央。 未央在霄极,中路视咸阳。 委曲汉京近,周廻秦塞长。 日华动泾渭,天翠合岐梁。 五丈旌旗色,百层枌橑光。 东连归马地,南指鬬鸡场。 晴壑照金戺,秋云含璧珰。 由余窥霸国,萧相奉兴王。 功役隐不见,颂声存复扬。 权宜珍构绝,圣作宝图昌。 在德期巢燧,居安法禹汤。 冢卿才顺美,多士赋成章。 价重三台俊,名超百郡良。 焉知掖垣下,陈力自迷方。

译文:

轻快的车马整齐有序地来到,在清晨时分前往未央宫朝拜。 未央宫高耸在云霄之上,中途还能眺望到咸阳城。 曲折前行渐渐靠近汉家旧都长安,四周环绕着漫长的秦地关塞。 日光洒下,使得泾水和渭水波光粼粼,天空的翠色与岐山、梁山融为一体。 那五丈高的旌旗色彩鲜艳夺目,百层的宫殿斗拱闪耀着光芒。 宫殿向东连接着战马归来的地方,往南则指向斗鸡的场所。 晴朗的山谷映照在宫殿的金色台阶上,秋日的云朵好似含着美玉耳环。 往昔由余曾窥探秦国的霸业,萧何也曾辅佐汉高祖成就帝业。 当年的劳役之事已隐匿不见,赞颂的声音却依旧在流传发扬。 那些权宜之计下修建的华丽建筑已然绝迹,圣上的功绩让国家的前景一片昌盛。 君王以德治国,期望能像有巢氏、燧人氏那样贤明,居安思危效法夏禹和商汤。 尚书大人您才能出众,品德美好,众多官员纷纷赋诗成章。 您的价值可比三台的俊才,声名超过了百郡的贤良。 我怎会知道在这宫廷官署之下,自己虽尽力做事却迷失了方向。
关于作者
唐代苏颋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