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驿楼雪夜䜩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

昔与张湘州,闲登岳阳楼。 目穷衡巫表,兴尽荆吴秋。 掷笔落郢曲,巴人不能酬。 是时簪裾会,景物穷冥搜。 误忝玳筵秀,得陪文苑游。 几篇云楣上,风雨沈银钩。 □□□□□,□□□沧洲。 童儿待郭伋,竹马空迟留。 路指云汉津,谁能吟四愁。 银壶傲海雪,青管罗名讴。 贱子迹未安,谋身拙如鸠。 分随烟霞老,岂有风云求。 不逐万物化,但贻知己羞。 方穷立命说,战胜心悠悠。 不然蹲会稽,钩下三五牛。 所期波涛助,𬊤赫呈吞舟。

译文:

曾经啊,我和张湘州一起,悠闲地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能看到衡山和巫山的尽头,在这荆吴大地的秋景中尽情游玩,兴致才尽。 他潇洒地挥笔,吟出如郢中妙曲般的诗篇,普通的巴人可没法回应这高雅之作。那时,达官显贵们相聚一堂,对眼前的景物进行着细致的探寻与描绘。 我很惭愧,竟忝列这豪华筵席中的优秀宾客,得以陪同诸位文人雅士一同交游。我们写下的几篇诗文题在云楣之上,却在风雨的侵蚀下,字迹渐渐模糊。 (此处诗句缺失,无法翻译)张湘州就像郭伋一样深受百姓爱戴,孩子们手持竹马等待着他,可惜最终还是空等一场。 前路指向高远的云汉之津,又有谁能像张衡那样吟出《四愁诗》呢?宴会上,我们用银壶畅饮,傲视着海上的风雪,手持青管,身边环绕着著名的歌者吟唱。 我这卑贱之人,行踪一直漂泊不定,谋生的本事笨拙得就像斑鸠一样。我本打算随着烟霞终老,哪里会有追逐风云的想法呢? 我没能跟上万物的变化,只给知己带来了羞愧。如今我正深入探究安身立命的学说,内心已经战胜了一切,悠然自得。 要不然,我就像范蠡一样隐居会稽,在钓钩下钓起三五头牛。我所期望的是能得到波涛的助力,像吞舟之鱼那样在世间显赫一时。
关于作者
唐代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