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宣武三十韵

七月趋梁苑,三年谢尹京。 旧风除物蠹,新律奉师贞。 龙节双油重,蛇矛百练明。 跃鱼连后斾,腾虎耀前旌。 路转金神竝,川开铁马横。 拥旄差白羽,分辔引红缨。 在浚风烟接,维嵩巩洛清。 贯鱼奔骑疾,连雁卷行轻。 烟垒风调角,秋原雨洗兵。 宿云看布甲,疎柳见分营。 鼓彻通宵警,和门候晓晴。 虎符三校列,鱼胄万夫迎。 弄马猨猱健,奔车角觝呈。 驾肩傍隘道,张幕内连楹。 森戟承三令,攒戈退一声。 及郊知雨过,观俗辨风行。 望宋怜思女,游梁念客卿。 义夫留感激,公子播英名。 泽广豚鱼洽,恩宣岂弟生。 善师忘任智,中略在推诚。 式宴歌钟合,陈筵绮绣并。 戏鼙千卒跃,均酒百壶倾。 乐与师徒共,欢从井邑盈。 教通因渐染,人悦尚和平。 授钺慙分阃,登坛荷列城。 虚裘朝独坐,雄劒夜孤鸣。 白发侵霜变,丹心捧日惊。 卫青终保志,潘岳未忘情。 期月终迷化,三年讵有成。 惟看波海动,天外斩长鲸。

译文:

这首诗很长,我将逐部分为你翻译: ### 开篇经历与为官举措 七月的时候我奔赴梁苑这个地方,到如今已经三年过去,我也辞去了京城长官的职务。在任期间,我革除了旧有的不良风气,去除了像蛀虫一样危害社会的事物,还奉行新的法令,以师道的正直为准则来治理地方。 ### 出征场景与行军气势 出行时,那代表着权力的龙节装饰的符节,油彩浓重显得十分庄重;锋利的蛇矛经过千锤百炼,闪烁着明亮的光芒。鱼儿跳跃仿佛追随在后面的旗帜旁,猛虎奔腾的气势辉映着前面的旌旗。道路转弯处,如同金神并立般威严;河川开阔地带,铁骑纵横排列。手持白色羽毛装饰旗帜的队伍整齐有序,分乘马匹、红缨飘扬的骑士引领前行。 ### 行军途中环境与军队状态 在浚地,风云烟霭相连;靠近嵩山,巩洛一带的山水清澈秀丽。骑兵奔跑如成串的游鱼般迅速,队伍行进像连飞的大雁般轻盈。烟雾笼罩的营垒中,风送来号角声;秋日的原野上,雨水仿佛在洗刷兵器。夜晚宿云低垂,好似士兵们的铠甲;稀疏的柳树下,能看到军队分扎的营帐。鼓声彻夜不停,用来警戒;城门等待着清晨晴朗的到来。 ### 军队检阅与民间活动 虎符调遣下,三校的军队整齐排列,身着鱼皮铠甲的士兵们热烈相迎。军中有人表演驯马,骑手像猿猴一样矫健灵活;还有角抵这样的竞技表演,战车飞驰展示力量。百姓们肩挨着肩,挤满了狭窄的道路;营帐相连,在楹柱间延展。森然的戟戈听从着将领的三道命令,密集的长矛在一声号令下整齐后退。 ### 途中感慨与地方影响 到了城郊,能感觉到雨已经停了,观察民间习俗就能辨别当地的风气。看到宋地,不禁怜悯那些思女;游览梁地,想起了曾经的客卿。正义之士留下了感激之情,公子的英名得以传扬。君主的恩泽广泛,连豚鱼都能感受到融洽;仁义的宣导让百姓们变得和蔼可亲。善于领导的人忘却使用智谋,重要的战略在于以诚待人。 ### 军中宴乐与治理成效 举行宴会时,歌钟之声相互应和,精美的筵席上摆满了绮绣般的美食。戏鼓响起,上千士兵踊跃起舞;美酒均匀分配,上百壶酒被倾洒。将领与士兵一同享受欢乐,这份喜悦也充满了市井乡村。教化通过逐渐的感染得以推行,百姓们喜欢这样和平的生活。 ### 自谦之词与内心感慨 我惭愧地接受了授予的兵权,登上将坛,肩负着管理多座城池的重任。平日里,我穿着宽松的裘衣,清晨独自静坐思考;夜晚,雄剑仿佛在孤独地鸣叫。我的头发在岁月的霜华中渐渐变白,而赤诚的心就像捧着太阳一样,始终坚定却也时常被世事所惊。我希望能像卫青一样始终坚守志向,可也像潘岳一样对尘世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 自我反思与抱负 一个月的时间终究难以完全教化百姓,三年的时间又怎敢说有很大的成就呢?我只能遥望波涛汹涌的大海,期待着能到天外去斩杀那长鲸,立下赫赫战功。
关于作者
唐代李绅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