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

忽见君新句,君吟我旧篇。 见当巴徼外,吟在楚江前。 思鄙宁通律,声清遂扣玄。 三都时觉重,一顾世称妍。 排韵曾遥荅,分题几共联。 昔凭银翰写,今赖玉音宣。 布鼓随椎响,坯泥仰匠圆。 铃因风断续,珠与调牵緜。 阮籍惊长啸,商陵怨别弦。 猿羞啼月峡,鹤让警秋天。 志士潜兴感,高僧暂废禅。 兴飘沧海动,气合碧云连。 点缀工微者,吹嘘势特然。 休文徒倚槛,彦伯浪回船。 伎乐当筵唱,儿童满巷传。 改张思妇锦,腾跃贾人牋。 魏拙虚教出,曹风敢望痊。 定遭才子笑,恐赚学生癫。 裁什情何厚,飞书信不专。 隼猜鸿蓄缩,虎横犬迍邅。 水墨看虽久,琼瑶喜尚全。 才从鱼里得,便向市头悬。 夜置堂东序,朝铺座右边。 手寻韦欲绝,泪滴纸浑穿。 甘蔗销残醉,醍醐醒早眠。 深藏那遽灭,同咏苦无缘。 雅羡诗能圣,终嗟药未仙。 五千诚远道,四十已中年。 暗魄多相梦,衰容每自怜。 卒章还恸哭,蚊蚋溢山川。

译文:

突然看到您新写的诗句,而您吟诵的是我旧时的诗篇。 我是在巴地的边境之外看到您的诗,您是在楚江的岸边吟诵我的作品。 我思绪浅陋,哪能精通韵律,而您声音清越,直扣精妙的诗道。 您的诗作就像《三都赋》一样被人看重,一经问世便被世人称赞美妙。 过去我们曾用排韵的方式遥相应答,还多次一起分题联诗。 往昔我的诗凭借毛笔书写流传,如今多亏您用美好的声音来宣扬。 我就像粗陋的布鼓,随着您的鼓槌敲响;又似未经雕琢的坯泥,仰仗您这位巧匠使其成圆。 您的诗韵如铃声在风中时断时续,又似珍珠般与韵律紧密相连。 它能让阮籍惊起而长啸,使商陵牧子因之哀怨离别之弦。 连猿猴在月峡听到都会羞愧而不敢啼叫,仙鹤在秋天也会自愧不如而让您的诗声警醒。 有志之士暗自兴起感慨,高僧也会暂时停下禅修来聆听。 诗兴飘起如同沧海涌动,气势与碧云相连。 诗中的点缀细微而精妙,传播的势头十分强劲。 沈约只能徒然倚着栏杆自叹不如,袁宏也只能空自回船。 歌伎在筵席上演唱您的诗,儿童在大街小巷中传颂。 就像织妇重新织锦一般,诗的风采焕然一新;又像商人的信笺迅速流传。 我笨拙得就像魏收,空有虚名;怎敢奢望能有曹植的诗风而痊愈文思之疾。 我这诗作定会遭才子嘲笑,恐怕还会让学生们癫狂。 您创作诗篇情意何等深厚,寄来书信也不只是一封。 就像隼猜忌鸿而使鸿收敛,虎横行让犬艰难前行。 我长久地看着您这水墨写成的诗,欣喜之情如同得到美玉般始终不减。 刚从信使那里得到您的诗,就想把它挂在市集显眼处。 夜晚把它放在堂屋的东厢房,早晨把它铺在座席的右边。 我反复翻看,手指几乎把诗稿摸破,泪水滴在纸上几乎把纸穿透。 吃甘蔗消解残留的醉意,喝醍醐让过早入眠的我清醒。 如此佳作深深珍藏,哪能让它轻易磨灭,只可惜我不能与您一同咏诗实在遗憾。 我十分羡慕您诗才超凡入圣,终究叹息自己没有灵丹妙药让文思如仙。 我们相隔五千里实在是路途遥远,我四十岁已步入中年。 夜晚常常在梦中与您相见,看着衰老的容颜总是暗自怜惜。 读到您诗的结尾我不禁恸哭,仿佛那悲伤如蚊蚋般溢满山川。
关于作者
唐代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