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放鱼歌

常州贤刺史,从谏议大夫除。 天地好生物,刺史性与天地俱。 见山客,狎鱼鸟。 坐山客,北亭湖。 命舟人,驾舫子。 漾漾菰蒲,酒兴引行处。 正见渔人鱼,刺史密会山客意。 复念网罗婴无辜,忽脱身上殷绯袍。 尽买罟擭尽有无,鳗鳣鲇鳢䲡。 涎恶最顽愚,鳟舫见豳风。 质干稍高流,时白喷雪鲫鲤𦛇。 此辈肥脃为绝尤,老鲤变化颇神异。 三十六鳞如抹朱,水苞弘窟有蛟鼍。 饵非龙饵唯无鲈,丛杂百千头。 性命悬须臾,天心应刺史。 刺史尽活诸,一一投深泉。 跳脱不复拘,得水竞腾突。 动作诡怪殊,或透藻而出。 或破浪而趋,或掉尾孑孑。 或奋鬣愉愉,或如莺掷梭。 或如虵衔珠,四散渐不见。 岛屿徒萦纡,㶉𫛶鸰鸥凫。 喜观争呌呼,小虾亦相庆。 绕岸摇其须,乃知贪生不独顽痴夫。 可怜百千命,几为中肠葅。 若养圣贤真,大烹龙髓敢惜乎。 苦痛如今人,尽是鱼食鱼。 族类恣饮噉,强力无亲疏。 明明刺史心,不欲与物相欺诬。 岸虫两与命,无意杀此活彼用贼徒。 亦忆清江使,横遭乎余且。 圣神七十钻,不及泥中䲡。 哀哉托非贤,五脏生冤讐。 若当刺史时,圣物保不囚。 不疑且不卜,二子安能谀。 二子傥故谀,吾知心受诛。 礼重一草木,易卦称中孚。 又曰钓不纲,又曰远庖厨。 故仁人用心,刺史尽合符。 昔鲁公观棠距箴,遂被孔子贬而书。 今刺史好生,德洽民心。 谁为刺史一褒誉,刺史自上来。 德风如草铺,衣冠兴废礼。 百姓减暴租,豪猾不豪猾。 鳏孤不鳏孤,开古孟渎三十里。 四千顷泥坑为膏腴,刺史视之总若无。 讼庭雀噪坐不得,湖上拔茭植芙蕖。 胜业庄中二桑门,时时对坐谈真如。 因说十千天子事,福力当与刺史俱。 天雨曼陀罗花深没膝,四十千真珠璎珞堆高楼。 此中怪特不可会,但慕刺史仁有余。 刺史敕左右兼小家奴,慎勿背我沈毒钩。 念鱼承奉刺史仁,深僻处,远远游。 刺史官职小,教化未能敷。 第一莫近人,恶人唯口腴。 第一莫出境,四境多网罟。 重伤刺史心,丧尔微贱躯。

译文:

常州有一位贤明的刺史,是从谏议大夫的职位调任而来的。天地有好生之德,这位刺史的性情也和天地一样仁爱。 他与山中的隐士交往密切,亲近鱼鸟。他和山客坐在北亭湖旁,吩咐舟人驾着小船。小船在满是菰蒲的湖面上荡漾,酒兴驱使着船前行。正好看见渔人在捕鱼,刺史暗中领会了山客的心意。又想到那些被网罗捕获的无辜鱼儿,便忽然脱下身上殷红的绯袍,用它换钱把所有的渔网渔具都买了下来,救下了那些被捕的鱼,有鳗、鳣、鲇、鳢、䲡等。其中䲡这种鱼涎水又脏又凶顽愚蠢;鳟鱼让我想起《豳风》中的描写;有的鱼体质还算出众,像时不时喷着雪白水花的鲫、鲤等。这些鱼中,肥嫩的最为特别,老鲤鱼的变化颇为神奇,它身上三十六片鳞片红得像涂了朱砂。水里幽深的洞穴中有蛟鼍,这里没有鲈鱼,只有各种各样的鱼混杂在一起,成百上千条,它们的性命危在旦夕。上天似乎感应到了刺史的心意,刺史把这些鱼都救了下来,将它们一一投进深泉之中。鱼儿们摆脱了束缚,得到水后竞相腾跃。它们的动作怪异奇特,有的穿过水藻游出,有的破浪向前,有的摆动着尾巴缓缓游动,有的扬起鱼鳍欢快自在,有的像黄莺投梭般敏捷,有的像蛇衔着珠子,四散开来渐渐消失不见。岛屿徒然地萦绕曲折,㶉𫛶、鸰、鸥、凫等鸟儿欢喜地观看,争着呼喊。小虾也相互庆贺,绕着岸边晃动着它们的触须。由此可知,贪生怕死不只是那些愚蠢的人啊。可怜这成百上千条性命,差一点就成了别人腹中的食物。如果是为了供养圣贤之人,就算是烹煮龙髓又怎会吝惜呢。可如今可悲的是,人们都像鱼吃小鱼一样相互残害。同类之间肆意吞噬,强者不顾亲疏。 明明刺史有一颗仁爱之心,不想欺骗万物。对岸上的虫子和水里的鱼都给予生存的机会,不会有意杀死一方来保全另一方,做那等不仁不义之事。也让人想起清江神使,横遭余且的捕获。就算有圣神七十次占卜,也比不上泥中的䲡鱼懂得藏身保命。可悲啊,托身于不贤之人,五脏都会生出冤仇。如果处在刺史的时代,神圣之物定能保全而不会被囚禁。不用怀疑也不用占卜,那两位(可能暗指占卜之人)又怎能阿谀奉承呢。如果他们故意阿谀,我知道自己内心也会受到谴责。礼义重视一草一木,《易经》中称要有诚信,又说钓鱼不用大网,又说要远离厨房杀生之地。所以仁人的用心,刺史都完全符合。 昔日鲁公去棠地观鱼,受到了劝谏,还被孔子记载下来并加以贬责。如今这位刺史爱惜生灵,德行润泽民心。谁来为刺史褒扬赞誉呢?刺史从上面调任而来,他的德风如草般铺展。他让士大夫们兴复了荒废的礼仪,让百姓减少了暴敛的租税,让豪强不再强横,让鳏夫孤儿不再困苦。他还疏浚了古孟渎三十里,让四千顷的泥坑变成了肥沃的土地,但刺史对此却视若无睹。他的讼庭上麻雀喧闹,他无心处理这些,而是在湖上拔去茭草,种植芙蕖。胜业庄中有两位僧人,时常相对而坐谈论佛法。他们还说起天子的种种福事,说这福力应当与刺史同在。天上下起的曼陀罗花深没膝盖,四十千颗珍珠璎珞堆在高楼上。这里面的奇特之处难以理解,但我只仰慕刺史那无尽的仁爱。 刺史告诫身边的人以及小家奴,千万不要背着他放下有毒的鱼钩。想着鱼儿们承受着刺史的仁爱,要游到深僻的地方,远远地避开危险。刺史官职虽小,教化还未能广泛施行。他告诉鱼儿,第一不要靠近人,恶人只贪图口腹之欲;第一不要游出这一片水域,因为四周多有渔网。不然会重伤刺史的心,也会丧失你们那微小低贱的身躯。
关于作者
唐代卢仝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