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 江南曲

妾家白苹浦,日上芙蓉檝。 轧轧摇桨声,移舟入茭叶。 溪长茭叶深,作底难相寻。 避郎郎不见,㶉𫛶自浮沈。 拾萍萍无根,采莲莲有子。 不作浮萍生,宁作藕花死。 岸傍骑马郎,乌帽紫游缰。 含愁复含笑,回首问横塘。 妾住金陵步,门前朱雀航。 流苏持作帐,芙蓉持作梁。 出入金犊幰,兄弟侍中郎。 前年学歌舞,定得郎相许。 连娟眉绕山,依约腰如杵。 凤管悲若咽,鸾弦娇欲语。 扇薄露红𫓪,罗轻压金缕。 明月西南楼,珠帘玳瑁钩。 横波巧能笑,弯蛾不识愁。 花开子留树,草长根依土。 早闻金沟远,底事归郎许。 不学杨白花,朝朝泪如雨。

译文:

我家住在长着白苹的水滨,太阳升起时,我摇动着绘有芙蓉图案的船桨。 船桨发出轧轧的声响,我划着小船进入了茭叶丛中。 溪水悠长,茭叶又长得茂密,这叫人怎么能够轻易找到我呢。 我故意躲避情郎,可他却不见踪影,只有㶉𫛶鸟在水面上自在地沉浮。 我拾起浮萍,却发现它没有根,采摘莲花,却看到莲子已生成。 我不愿像那无根的浮萍一样苟且活着,宁愿像那藕花一样死去。 岸边有个骑马的少年郎,头戴乌帽,手中牵着紫色的游缰。 我心中含着愁绪却又忍不住含笑,回头询问他是否来自横塘。 我住在金陵的步口,家门前就是朱雀航。 我用彩色丝线下垂的流苏来做帐幕,用芙蓉花来装饰屋梁。 我出门乘坐着用小牛拉的有帷幕的车,我的兄弟们都在朝中担任侍中郎这样的官职。 前年我学习歌舞,那时就认定能得到你的爱慕。 我眉如弯月,萦绕如青山,腰肢纤细,宛如舂米的杵。 吹奏凤管时声音悲切如在呜咽,拨弄鸾弦时琴音娇柔似在低语。 轻薄的扇子遮不住我红润的脸颊,轻柔的罗衣上压着金线绣的花纹。 明月照在西南楼,珠帘用玳瑁做的钩子挂着。 我顾盼的眼神中透着巧笑,弯弯的眉毛里仿佛不懂忧愁。 花开了,种子留在树上;草生长着,根依附着泥土。 早听说你家路途遥远,可为何当初要许下与我相伴的承诺。 我可不像那杨白花一样,朝朝暮暮只能以泪洗面。
关于作者
唐代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