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阁

隠君扁舟离五湖,初闻邑子惊陶朱。 多金不用五㹀术,高阁惟藏万卷书。 牙签玉轴比四库,缥帙锦囊过五车。 河间阙遗应复购,汲冢蠹简嗟无余。 碧山学士解传业,黄卷古人相与居。 谢庭芝兰信灵秀,窦家椿桂皆芬敷。 朱栏翠瓦照空碧,秋山晚林共扶疏。 寒溪送月出幽谷,白云因风生坐隅。 道山三馆限清禁,山中此乐彼所无。 异时联华陟严近,白虎东观文石渠。 愿待善本校中秘,毋令后儒争鲁鱼。

译文:

隐居的贤士驾着小船离开了五湖,一开始听闻此地百姓惊叹他就像陶朱公一般富有。 他虽拥有大量钱财,却不用那五种使钱财增值的手段,而是建造了一座高大的楼阁,专门用来收藏万卷书籍。 那阁中的书籍,用象牙做标签、美玉装饰卷轴,能与皇家的四库藏书相媲美;用淡青色的书套、精美的锦囊装着,比传说中能装五车的书还要多。 就像河间献王那样四处搜求散佚的古籍,他也不断收购;可惜像汲冢出土的那些虽有虫蛀却珍贵无比的竹简,如今已难再寻觅。 那如碧山学士般的贤才在此传授学业,与发黄书卷里的古圣先贤为伴。 这家中子弟如同谢庭的芝兰般聪慧灵秀,又似窦家的椿桂般芬芳繁茂。 楼阁上红色的栏杆、翠绿的瓦片映照在澄澈的碧空之中,与秋天的山峦、傍晚的树林相互映衬,枝叶扶疏。 寒冷的溪水载着月亮从幽深的山谷中升起,白云因风而生,缭绕在座位的一角。 朝廷的道山、三馆有严格的门禁限制,那里可没有山中这般的乐趣。 将来这些人才会像并蒂之花般登上朝廷的重要职位,在白虎观、东观、文石渠等地方从事文化学术工作。 希望他们能仔细校勘宫中秘藏的书籍,可别让后来的儒生为书中像“鲁鱼”那样的讹误而争论不休。
关于作者
宋代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