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钱大尹公庭种菊

人才困齐量,能尺不能咫。 谁知钱京兆,狱讼间书史。 平明吏拥堂,过午扫阶戺。 风威变奸傲,应若度淮枳。 清秋动高兴,庭菊粲可喜。 栽培岂无情,收拾自弃委。 客来撷芳秀,岁晏聊尔耳。 新凉一尊酒,九日意在彼。 平生经济手,张赵一泥滓。 何必餐落英,离忧对兰芷。

译文:

如今的人才衡量标准太单一,就像齐国量物只看“尺”而不看“咫”一样,只注重某些方面,却忽视了其他才能。 谁能想到钱大尹这样的京兆官员,既能处理繁杂的狱讼案件,又能在闲暇时研读经史。 清晨时分,众多官吏簇拥在公堂之上,忙碌地处理事务。过了中午,公堂前的台阶就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切有序。 钱大尹的威严使得那些奸邪傲慢之人发生转变,就如同枳树过了淮河变成了枸橘一样,改邪归正。 在这清爽的秋日里,钱大尹兴致颇高,庭院中盛开的菊花色彩鲜艳,十分惹人喜爱。 他栽培这些菊花并非随意而为,而是将那些原本被人遗弃的花苗精心收拾起来,用心栽种。 有客人前来,会采摘那芬芳秀丽的菊花,到了年末也不过如此这般赏菊罢了。 在新凉的时节,他会独自酌饮一杯酒,心中已然期待着重阳节的到来。 钱大尹有着经世济民的才能,比起汉代的张敞、赵广汉这些名臣来,他们也不过如同泥滓一般。 又何必像屈原那样餐食落英,对着兰芷抒发离忧之情呢。
关于作者
宋代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