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日宿百丈山庆善院明日游松风庵谒震禅师

衾裘夜宿方丈屋,风灯微茫照溪谷。 杖屦朝行百丈山,林风清泠摇佩环。 道人八十更聪明,耳边犹爱松风声。 风前饱食松下卧,梦里光阴等闲过。 世间贵人多白头,未容白首送林丘。 左足拘挛右臂缓,荣华只得傍人看。 信知佛法有天乐,扫除疾痼何须药。 山林于我却有因,愿言筑室为比邻。 不辞弃世伴幽独,犹恐山僧嫌近俗。

译文:

夜晚,我裹着被子睡在寺院的方丈屋里,那如豆的风灯发出微弱的光,隐隐约约地照着溪谷。 清晨,我拄着拐杖、穿着鞋子去攀登百丈山,山林间的清风十分清凉,吹拂着树枝,好似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寺院里有位八十岁的老道人,头脑愈发聪明,耳朵最喜欢听那松风吹拂的声音。 他在风前吃饱饭,就在松树下安然睡卧,连梦里的时光都轻轻松松地度过。 这世间的达官贵人大多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却还不能让自己以白首之身归隐山林。 有的人左脚行动不便、右臂也迟缓无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享受荣华富贵。 我真切地知晓佛法能带来如天上般的快乐,它能扫除身体的疾病,根本不需要借助药物。 山林与我似乎有着某种缘分,我真心希望能在这里建一座房子,与山僧们做邻居。 我并不害怕舍弃世俗生活,去陪伴这清幽孤寂的山林,只是担心山僧会嫌弃我身上还带着世俗的气息。
关于作者
宋代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