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出山

燕疆不过古北关,连山渐少多平田。 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 橐驼羊马散川谷,草枯水尽时一迁。 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力耕分获世为客,赋役稀少聊偷安。 汉奚单弱契丹横,目视汉使心凄然。 石瑭窃位不传子,遗患燕蓟逾百年。 仰头呼天问何罪,自恨远祖从禄山。

译文:

辽国的疆界在古北关以内,连绵的山峦渐渐变少,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平坦的农田。 奚族人自己建造草屋居住,契丹人则把车辆并排停靠在泉水边。 骆驼、羊和马在山谷间自由地散布着,等到草枯水尽的时候,他们就会进行一次迁徙。 不知从哪一年起,汉人被流放到这里,他们的衣服逐渐发生了变化,但还保留着自己的语言。 他们努力耕种,收获后与他人分享成果,世代都客居在此。这里的赋税和徭役比较稀少,他们只能暂且苟且偷安。 汉人、奚人力量单薄弱小,而契丹人则蛮横跋扈。他们看着我们这些宋朝使者,眼神中满是凄凉。 当年石敬瑭窃取皇位,并且没有把皇位传给子孙,却给燕蓟地区留下了超过百年的祸患。 人们仰头向天呼喊,询问自己究竟犯了什么罪,只能暗自悔恨自己的远祖曾跟随安禄山叛乱。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