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屏

吴缣落寒机,舒卷光乱目。 秋刀剪新屏,尺寸随折曲。 搜罗得珍匠,徙倚思先属。 经营顷刻内,千里在一幅。 定视乃渐通,纪数难迫促。 山乱若无穷,负抱颇重复。 高棱最当中,桀大势尤独。 回环众峰接,趋向若奔伏。 矜雄跨九州,争险挂星宿。 深疑雪霜积,暗觉烟雾触。 泉源出青冥,涨潦两崖束。 历远始纡徐,派别输众谷。 轻舟漾其间,沿溯无缓速。 微寻得修迳,侧起破苍麓。 远到无限极,穷升犯云族。 游子定何之,顾眄停马足。 盘石长自闲,空原偶谁筑。 尘氛见荒林,物色存古俗。 粲粲弄幽花,苍苍荫嘉木。 遗牛上岩颠,惊麏出槎腹。 鲜明极万状,指似才一粟。 虽从人力为,颇类阴怪续。 深堂得欹眠,高枕生远瞩。 余光耀衾帱,清意凝幔褥。 愚诃世幸略,慵卧嗜尤酷。 因能助佳梦,肯顾跻杲旭。 将相有时材,溪岩真我欲。 儒林耻未博,俗阱思自赎。 婚嫁累苟轻,耕钓吾已卜。 图屏持自慰,寤寐心思逐。

译文:

这是曾巩笔下描绘山水屏风的诗,将屏风上的山水画面细腻展现,还融入了自身感慨。以下是我翻译后的内容: 像从寒夜织机上落下的吴地丝绸,这屏风展开与收卷时光彩夺目,令人目眩神迷。那裁剪这新屏风的技艺,就如同秋日快刀裁剪,随着曲折的设计确定尺寸。 搜罗来技艺精湛的工匠,我徘徊思索,构思早已在心中成型。工匠顷刻间精心创作,千里的山水景象浓缩在这一幅屏风之上。 定睛细看,才渐渐明白其中的奥妙,想要细数其中景致,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山峦错落,仿佛无穷无尽,峰岭相互环抱,层叠繁复。 最高的山峰矗立在正中央,突兀挺拔,气势格外独特。周围群峰环绕相连,它们的走势如同奔跑、俯伏的姿态。 这些山峰仿佛以雄伟之姿跨越九州,争奇斗险,仿佛能与星宿相接。让人不禁深深怀疑上面堆积着雪霜,不知不觉间仿佛能感受到烟雾的触碰。 泉水从高远的天空般的山间涌出,涨起的水流被两岸束缚。水流经过漫长的路程才渐渐舒缓,支流汇入众多山谷。 轻盈的小船在水中荡漾,顺流或逆流而行,不论快慢。仔细寻找,能看到一条修长的小径,从山脚下倾斜着延伸而出,破开那苍郁的山麓。 小径通向远方,仿佛没有尽头,一直向上延伸,仿佛能直入云端。不知那游子要去往何方,他回首张望,停下了马的脚步。 巨大的磐石长久地悠闲独处,空旷的原野偶尔有人修筑房屋。从屏风上能看到弥漫着尘氛的荒林,还留存着古朴风俗的景象。 鲜艳的花朵在幽静处绽放,苍翠的树木投下清凉的树荫。遗落的牛儿在山巅之上,受惊的獐子从杂乱的树枝间窜出。 屏风上鲜明呈现出万千景象,但与真正的大自然相比,不过如同一粒粟米般渺小。 虽然这是人力所为,但却仿佛有神秘的力量在延续自然的神奇。在幽深的堂屋中,我斜躺着,高枕无忧,仿佛能有深远的视野。 屏风的余光映照在衾被和床帐上,那清幽的意境凝聚在幔帐和褥子之中。 幸好世人对我的愚笨稍加忽略,我慵懒地躺着,对这种闲适的喜爱愈发强烈。因为这屏风能助我做个好梦,又怎会在意天色是否已到清晨。 将相之才有时机的因素,而隐居溪岩才是我真正的追求。我羞愧于在儒林的学识不够广博,想要从世俗的陷阱中自我救赎。 如果能减轻婚嫁的拖累,我早已决定去耕田钓鱼。我只能拿着这山水屏风自我安慰,无论醒着还是睡着,心思都追逐着那屏上的山水。
关于作者
宋代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