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梅庵汪御史免丝分得交字韵

僻郡鲜夷旷,人稠厥壤墝。 艺才谋黍稷,缉欲待菅茅。 赋重已前代,政宽犹乐郊。 茧丝嚣驲骑,杼轴罥蟏蛸。 君子谋斯达,邦人睫始交。 沾恩陋河海,履坦失函崤。 事匪壑邻国,慈惟恋故巢。 枌榆叨密荫,棠棣挺新梢。 已喜疽初决,宁容祸有苞。 简书贻远则,永頼脱鞭敲。

译文:

这首诗比较生僻,其中包含了不少古代特定的词汇和典故,以下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这偏远的郡城很少有平坦开阔之地,人口稠密而土地却十分贫瘠。 人们耕种只想着种些黍稷粮食,编织物品也只能依靠菅茅之类的植物。 赋税繁重这是前代遗留的状况,好在如今政事宽和,这里还宛如安乐之郊。 那催缴赋税的差役如急驰的驿马喧闹不已,百姓家中的织机上都结满了蜘蛛网,无人纺织。 君子您的谋略如此高明通达,当地百姓这才开始看到希望。 大家承受您的恩泽,相比之下,河海都显得狭小;走在平坦的道路上,仿佛忘却了函谷关和崤山那样的险阻。 这事情并非是像把灾祸推给邻国,您的仁慈只是眷恋着这一方故土。 我如同在故乡的榆树下得到您的庇护,又好似棠棣树长出了新的枝梢。 已经欣喜地看到如毒疮般的弊端开始被去除,怎能容忍灾祸再暗中潜藏。 您留下的文书是长远的准则,我们永远依靠它摆脱那如鞭笞般的催逼。
关于作者
宋代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隠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甆,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