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禅人登径山侍痴绝

三年共住不相识,眉目横分鼻修直。 狭路逢渠何所之,欲上凌霄峰顶立。 凌霄一峰插天高,余峰起伏皆儿曹。 我曾眺目察秋毫,三千刹海空劳劳。 峰顶老人八十二,湛湛双眸映秋水。 戏笑怒骂謦欬声,总是吾家第一义。 老人问汝来何从,进前叉手宜当胸。 更看武步生清风,何愁老人无笑容。

译文:

### 译文 我们一同住了三年,却好似从未真正相熟。你眉眼分明,眉毛与眼睛横列在脸庞,鼻子又长又挺直。 在那狭窄的小路上偶然与你相逢,我问你这是要往哪里去呀,你说想要登上那高耸入云的凌霄峰顶。 凌霄峰直直插入高天,其余的山峰起起伏伏,在它面前就像不懂事的孩童一般。我曾经站在高处极目远眺,洞察细微,那三千佛国的世界,不过是白白地忙碌一场。 峰顶住着一位老人,已经八十二岁高龄。他那一双眼睛清澈明亮,如同秋水一般。他不论是嬉戏玩笑、生气怒骂,还是咳嗽发声,说出来的话可都是佛法中的第一要义。 当老人问你从哪里来的时候,你要走上前去,双手在胸前交叉抱拳,姿态要端庄恭敬。再迈着稳健的步伐,犹如清风拂面般从容,如此这般,又何必担心老人不会露出笑容呢。
关于作者
宋代释心月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为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