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默翁入浙

有佛处不得住,铁鞭击碎珊瑚树。 无佛处急走过,澄潭不许苍龙卧。 三千里外莫错举,剔起眉毛眼卓坚。 与么则不去也,百城烟水难图画。 摘杨花,摘杨花,未容眨眼早忘家。 赵州舌本悬千日,石火电光追莫及。 纸灯吹灭便知归,落在吾家第二机。 翻身倒握乌藤去,千圣罗笼不肯住。 何时砥柱障颓波,大扇真风满寰宇。

译文:

在有佛的地方,可不能长久停留,就像用铁鞭击碎那珍贵的珊瑚树一样,要打破对“有佛”这种表象的执着。 在无佛的地方,得赶紧走过,就如同清澄的水潭不允许苍龙盘踞一样,不能在“无佛”的认知里停滞。 哪怕到三千里外的远方,行事也不要出错,要提起精神,眼神坚定地明辨是非。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去什么呢,这百座城邑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实在难以用笔墨描绘。 就像摘杨花一样,动作迅速,还没等你眨一下眼,就已经忘了自己的家,一心投入修行。 赵州禅师那能言善辩的口才,就像舌根悬挂千日一般持久精妙,而这修行的契机如同石火电光,一旦错过就难以再追及。 就像纸灯被吹灭后便知道要回归本真,这已经落到了我这一派传承的第二等机锋里。 转过身去,倒握着乌藤杖就出发,哪怕千位圣人设下的牢笼,也绝不停留。 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像中流砥柱一样的人物,阻挡住这世间的颓败之波,让真正的佛法、善念之风吹满整个天地啊。
关于作者
宋代释心月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为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