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放闸,换尽时人眼睛。 见山堂看云,甚处讨他巴鼻。 认得完全,是则未是。 手中黑竹篦,不能打得儞。 胡乱三十年,全无巴鼻。 叨居六七刹,无补宗教。 翻著梵志袜,疑之者多。 倒用司农印,识之者少。 出岭既不能跂步玄沙,入岭又何敢追踪雪老。 上人担头不堪泊蝇,也能带得。 老僧去那逢人展,似即不无。 若谓起杨岐正宗,疏东涧正派,且莫谤渠好。
禅人请自赞 其一
译文:
在冷泉亭打开水闸,这景象能让世人的眼光都为之一新,仿佛换了另一双眼睛去看待世界。在见山堂观赏云朵,那云朵飘忽不定,哪里能去探寻它的根源和头绪呢。
就算你自以为完全认清了事物,可这到底是不是真的认清了,也还很难说。我手中这根黑色的竹篦子,却没法用它来教训你。我糊里糊涂地度过了三十年,做事全没个章法和头绪。
我勉强担任了六七处寺庙的住持,却对宗教的发展没有什么实际的补益。我行事就像梵志反穿袜子一样与众不同,很多人对此都充满疑惑。我做事又如同倒用司农印一般独特,能真正理解我的人少之又少。
我出山的时候,既没办法像玄沙师备禅师那样迈出高深的修行步伐;进山之后,又哪敢去追随雪窦重显禅师的足迹。
这位僧人担子里的东西,就算连苍蝇都不愿意落上去,可他也能一路带着。而我这老和尚出门在外,碰到人就展开(一些言行),好像看起来是有那么回事。
但要是说我能兴起杨岐派的正宗法脉,延续东涧派的正统传承,可千万别去诋毁他们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广闻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初谒印铁牛。追随少室睦、无际派甚久。后谒浙翁琰于天童、双径,师之。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庆元府显应山净慈禅寺。移住香山智度禅寺、万寿禅寺。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移住雪窦资圣禅寺。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隠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