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旋陀罗尼,机轮转处风雷疾。 入萨婆若海,舌头不动云涛翻。 肆虚空讲,尽实头禅。 以栗棘蓬,裹金刚圈。 陶冶有学之学,而披剥万象。 发挥不传之传,而朝宗百川。 是为北峰真子,无愧竹庵嫡孙。 后二千年,是真精进。 所谓灵山未散之旨,至今一会俨然。
古云法师赞
译文:
古云法师已证得旋陀罗尼这种殊胜的法门,当他智慧的机轮转动之时,就如同风雷一般迅猛有力,能破除一切烦恼与障碍。
他深入到萨婆若的智慧大海之中,即便舌头未曾言语,那智慧的力量也如汹涌的云涛在翻腾,能自然地开启众生的智慧。
他能在虚空法界中宣讲佛法妙义,实实在在地传授禅法精髓。他用如同栗棘蓬般难以捉摸、让人无处下口,又像金刚圈般坚固难破的机锋话语,来锤炼修行者。
他用心地培养那些有求学之心的人,让他们在佛法的修行之路上不断成长,同时还能洞察世间万象的本质,帮助人们拨开表象的迷雾。
他阐发那些难以用言语直接传达的佛法真谛,就像百川归海一样,让众多修行者汇聚到佛法的智慧海洋中。
他是北峰大师真正的传人,作为竹庵大师的嫡传子孙,他当之无愧。
即便再过两千年,他这种精进不懈的修行精神依然是真正值得赞叹的典范。
他所秉持和宣扬的,正是如同灵山法会未曾散席时佛陀所传的精妙旨意,直到如今,这一场殊胜的法会仿佛依然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广闻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初谒印铁牛。追随少室睦、无际派甚久。后谒浙翁琰于天童、双径,师之。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庆元府显应山净慈禅寺。移住香山智度禅寺、万寿禅寺。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移住雪窦资圣禅寺。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隠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