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思六十蒿枝拂,如何再得一顿吃。 此是临济住后时,黄檗棒头痛的的。 寻思昔日曾行脚,未离南方已先错。 此是天平住后时,西院清风顿销铄。 此时人是彼时人,去时路是来时路。 老源胸中只自知,却道古人恰相似。 二月江湖春水生,拈得乌藤先我行。 得大愚力黄檗力,且听住后真消息。
送东山源和尚归闽
译文:
回想那用六十根蒿枝做的拂尘之事,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有那样一顿饱饭吃。这说的是临济禅师住持寺院之后的情景,就像当年黄檗禅师的棒子打在身上,那疼痛是实实在在的。
回想往昔四处云游参学的时候,还没离开南方就已经走错了路。这说的是天平和尚住持寺院之后的情形,西院那曾经的清风雅韵顿时消散无存。
现在的人还是过去的那个人,离开时走的路也是来时的那条路。老源和尚心中的想法只有他自己清楚,他却说道古代的那些高僧和他的经历恰好相似。
二月时节,江湖上春水开始上涨,老源和尚拈起乌藤拐杖,要赶在我前面出发了。他得到了大愚禅师和黄檗禅师的助力,且等着听他住持寺院之后传来的真正修行体悟的消息吧。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广闻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初谒印铁牛。追随少室睦、无际派甚久。后谒浙翁琰于天童、双径,师之。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庆元府显应山净慈禅寺。移住香山智度禅寺、万寿禅寺。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移住雪窦资圣禅寺。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隠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