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绝离微,浑仑无缝罅。 善财七日寻觅不得,赵州五年分疎不下。 灵山今日,快便难逢,为通一线。 六月卖松风,人间恐无价。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二九
译文:
这第一句诗的“绝离微”说的是一种超越了细微分别、玄奥幽微之境的至高境界,它浑然一体,没有丝毫的缝隙和破绽。就好像是一个完美无缺、完整统一的整体,不存在任何可以被挑剔、被区分的地方。
善财童子是佛教中著名的求道者,他历经艰辛去寻觅这种境界,花了七天的时间,却怎么也找不到它的踪迹。而赵州禅师,这位智慧卓越的高僧,用了五年的时间去仔细分析、阐释这种境界,却始终难以说得明白、道得清楚。
在如今这灵山法会般的情境里(这里的灵山一般代表着佛法智慧的盛会),能够快速领悟、便捷地通达这种境界的机缘实在是太难遇到了。现在我就为大家打通一条通向这种境界的线索。
“六月卖松风”是一种很奇特的说法。六月天气炎热,而松风给人带来清凉,这种在酷热时节能带来凉爽惬意的“松风”,如果拿到人间去售卖,恐怕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以此比喻这种至高的境界无比珍贵。
整体来说,这首偈颂表达了一种佛法中高深、难以言说的境界,强调了领悟这种境界的困难以及它的无比珍贵。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广闻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初谒印铁牛。追随少室睦、无际派甚久。后谒浙翁琰于天童、双径,师之。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庆元府显应山净慈禅寺。移住香山智度禅寺、万寿禅寺。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移住雪窦资圣禅寺。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隠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