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

农夫戢戢清波阔,秧稻茸茸森石发。 父儿呼唤手拔齐,千把万把根连泥。 四更乘月躅陇陌,晓烟渐散东方白。 归来吃得饭一盂,担到田头汗似珠。 蹲身擘丛种入土,不问朝昏与亭午。 肌肤剥裂肉起皮,烈日才阴又风雨。 秋收幸值岁稍丰,谷贱无钱私债重。 连忙变转了官赋,霜雪冻饿愁穷冬。 吁嗟四民天地间,服田力穑良独艰。 寄言安坐西方辈,汝饱不惭吾厚颜。

译文:

在那宽阔的清波之上,众多农夫们纷纷下田劳作,田里新插的秧苗嫩绿茸茸,就像石头上生长的苔藓一样密密麻麻。 父子之间相互呼唤着,双手快速地拔着秧苗,一把又一把,秧苗带着泥根被拔起。 他们四更天就趁着月色在田间小路上奔波忙碌,随着清晨的烟雾渐渐消散,东方的天空也泛起了鱼肚白。 回家匆匆吃了一碗饭,又挑起担子赶到田头,此时汗水已经像珠子一样滚落。 他们蹲下身来,把秧苗分开,一株株地种到泥土里,根本顾不上是清晨、黄昏还是中午。 长时间的劳作让他们的肌肤干裂,皮肉都翻了起来,一会儿烈日炎炎,一会儿又风雨交加。 好不容易到了秋收,赶上了年景稍微丰收,可粮食价格却很低,赚不到什么钱,还要偿还沉重的私人债务。 紧接着又要赶紧把粮食变卖来缴纳官府的赋税,到了霜雪交加的寒冬,只能发愁受冻挨饿。 唉!士、农、工、商这四民生活在天地之间,从事农业生产、努力耕种的农民实在是太艰难了。 我想对那些安坐在西方(这里可能指悠闲享受的人)的人说,你们吃饱喝足却不感到惭愧,真让我为你们感到厚颜无耻啊。
关于作者
宋代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