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虚洞

驾言玉虚游,奇绝慰心赏。 余雪明层阴,初旭上清朗。 寒溪玻瓈色,远壑风雨响。 刺船度石濑,散策步林莽。 洞门划褰开,瑶室下深广。 分明堂九筵,帢匝旗五丈。 壁纹妙雕刻,石骨工刬磢。 云霞夹日月,麾幢导龙象。 异哉非人境,俨然故仙仗。 犬鹿访前闻,笙鹤寄真想。 天宝本衰运,灵扃为谁敞。 峥嵘昔祠殿,萧瑟今废壤。 谢公诗绚丽,黄郎笔豪爽。 断碑亦可怜,英标复何往。 把酒酹孤亭,回头叹尘鞅。 幽讨方自兹,当费屐几两。

译文:

我曾驾车前往玉虚洞游览,那里的奇景让我心满意足、大饱眼福。 残雪在阴沉的云层下闪耀着光芒,清晨的阳光洒下,天空一片晴朗。寒冷的溪水呈现出如玻璃般的色泽,远处的山谷中传来像风雨交加般的声响。我划着小船穿过布满石头的急流,然后放下船桨,漫步在山林荒野之中。 忽然间,洞门像被猛地拉开一样展现在眼前,洞内的石室向下延伸,又深又广。那洞就像有九筵之宽的殿堂一样宽敞,周围环绕着如五丈大旗般的石壁。洞壁上的纹理精妙得如同鬼斧神工的雕刻,石头的质地仿佛经过精心的打磨。洞内的景象好似云霞簇拥着日月,旌旗仪仗引领着神龙和大象。这真是奇异啊,这里根本不是人间的景象,俨然是古代仙人出行的仪仗队列。 我想起从前听闻这里有仙犬神鹿的传说,仿佛能听见笙箫之音和仙鹤的鸣叫,心中充满了遐想。天宝年间本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神秘的山洞又为谁而敞开呢?往昔那高大雄伟的祠殿,如今只剩下一片萧瑟的废墟。 谢公曾写下绚丽的诗篇,黄郎也曾挥洒豪爽的笔墨。可如今那断碑让人看了心生怜惜,那些曾经的杰出风采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 我端起酒杯,洒酒祭奠这孤独的亭子,回头不禁感叹自己被尘世的琐事所束缚。从现在开始我要深入探寻这幽境,不知道又要磨坏多少双木屐啊。
关于作者
宋代孙应时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岩尉。历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