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师文饮城西见怀

刘侯元祐家,高标振流俗。 益州西门外,胜日事幽瞩。 襟期得佳士,命驾不待促。 壶觞傍水石,谈笑满林屋。 经行旧台苑,芜没长禾菽。 长吟何激烈,远思脱羁束。 遥追七贤社,不负千钟渌。 诗囊寄同幕,足音到空谷。 明月散昏埃,清风濯炎溽。 壮游忆子美,感遇悲伯玉。 功名垂耳骥,岁月长饥鹄。 此事置勿言,时情鬭蛮触。

译文:

刘侯出身于元祐年间的名门世家,他那高尚的品格在世俗中出类拔萃,振聋发聩。 在益州城的西门外,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他专注于清幽之景的观赏。 他心怀期许,想要结识优秀的人才,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连别人催促都不需要,就驾车前往。 他们带着酒在水边石旁摆开,欢声笑语充满了树林间的屋子。 他们走过旧时的亭台苑囿,如今那里已经荒芜,长满了庄稼。 刘侯放声长吟,声音是多么激昂,思绪飘远,挣脱了一切束缚。 他追慕着魏晋时期的七贤之社,尽情畅饮美酒也不辜负这佳酿。 他把装满诗稿的诗囊寄给同在幕府的友人,那情谊就像足音传到了空谷一般珍贵。 明月驱散了昏暗的尘埃,清风洗去了炎热潮湿。 这一场壮游让我想起了杜甫当年的游历经历,又像陈子昂那样感慨身世遭遇。 刘侯就像垂着耳朵的千里马渴望功名,岁月流逝,他却像长久挨饿的天鹅一般处境艰难。 这些事情先放在一边不要再说了,看看当下的世情,人们就像蛮氏和触氏一样为了蝇头小利争斗不休。
关于作者
宋代孙应时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岩尉。历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