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程伯玉携诗见过次韵

秋声入梧桐,落叶惊瓮牖。 菊丛生细香,安排作重九。 幽子曳杖吟,蓬门独搔首。 故人惠然来,新诗出琼玖。 欢言扫吾室,饾饤随所有。 高谈杂古今,疑义相可否。 当年醉翁意,固不在杯酒。 人生等一梦,谅无金石寿。 从渠豢钟鼎,未可薄藜糗。 斯须较荣枯,千载判妍丑。 君侯文章家,世胄衣冠后。 何伤回宪贫,正是裘牧友。 俗子揶揄人,古道陵迟久。 无劳问董龙,定是何鸡狗。

译文:

秋天的声音钻进了梧桐树林,那飘落的树叶惊到了那小小的窗户。 一丛丛菊花散发着细细的清香,仿佛是在为重阳节做着准备。 我这个幽居的人拄着拐杖吟诗,独自在简陋的柴门前挠着头思索。 老朋友带着美好的心意前来,还带来了如美玉般珍贵的新诗。 我高兴地招呼着打扫我的屋子,把家里有的吃食都拿出来招待。 我们畅快地交谈,话题古今混杂,遇到疑惑的地方就互相探讨是与非。 就像当年醉翁的心意,本来就不在于杯中的美酒。 人生就如同一场梦,要知道人不可能有金石般长久的寿命。 任凭那些人享受着富贵荣华,我们也不能轻视粗茶淡饭的生活。 短时间内去比较荣耀与衰败,放到千年的时光里才能判断美与丑。 您是擅长写文章的大家,出身于官宦世家。 颜回和原宪的贫困又有什么可伤心的呢,您正是像他们一样甘于淡泊的好友。 那些世俗之人喜欢嘲笑别人,淳朴的古风衰颓已经很久了。 不用去打听那些小人,他们肯定就像那董龙一样,不过是鸡狗之辈罢了。
关于作者
宋代孙应时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岩尉。历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