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篇

昨夜轻雷起风雨,芍药红牙竹栏土。 南庭梅花如杏花,东家残朱涂颊䩉。 萼为裳衣蕊为组,枝为高居干为户。 蛱蝶未生蜂未来,赤身掩敛无金缕。 终然有子当助傅说羹,落亦不学飞燕皇后回风舞。 此意又笑麻姑与王母,勾引何人擗麟脯。 是非方朔谩汉武,只知此桃不知语。 树不著口数,而今言之已莫补,放我浑丹凤皇羽。

译文:

昨夜,伴随着轻柔的雷声,风雨交加。在竹栏旁的泥土里,芍药抽出了泛红的嫩芽。 南边庭院里的红梅,乍一看就像杏花一般娇艳。东边人家门前的红梅,像是有人用残剩的朱砂涂抹在美人脸颊上。 那红梅花儿,花萼就如同美丽的衣裳,花蕊好似精美的丝带,树枝仿佛是高高的居所,树干则像房屋的门户。 这个时候,蝴蝶还未破茧而出,蜜蜂也未曾飞来。红梅独自绽放,没有华丽的装饰,就像身着素衣却又羞涩掩面的佳人。 红梅终究会结出梅子,就如同傅说辅佐商王时所用的调味之羹,能发挥重要作用。它凋谢的时候,也不像赵飞燕皇后那样轻盈地跳着回风舞。 这种气节和意趣,又让人忍不住嘲笑麻姑与西王母,她们到底勾引了什么人去劈开麒麟肉来做美食呢? 东方朔欺骗汉武帝,只知道谈论那蟠桃却不懂红梅的品格。 对于红梅的这些特点,人们一直没有好好言说。如今就算说出来,或许也弥补不了过去的忽视。那就让我如同凤凰展开浑红的羽毛一样,尽情地赞颂这红梅吧。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