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邻几咏雪二十韵

十一月将雪,寒谁计有无。 云横冻𫛳翼,霰集泣蛟珠。 万里风为使,千门玉作枢。 缟衣来自郑,涛鹭卷从吴。 积甲闻熊耳,观鹅入越都。 庭槐高臃肿,屋盖素模胡。 骋巧能藏丑,论功解饰枯。 巢禽皆白凤,来兽必驺虞。 辽俗休夸豕,燕丹久望乌。 袒裘无壮臂,附火念焦胪。 歌竹休王满,餐毛活使苏。 亡羊何可问,别鹤不应孤。 靡密同脂网,萦回似舞姝。 渐深由片片,取重本铢铢。 日月方收照,乾坤不辨隅。 虽轻自相压,更絜亦终渝。 饥虎僵幽谷,游龙脱劲须。 佳人调密蔗,公子拥貂狐。 共是空囊客,曾非暖席儒。 黄昏特过我,兴与灞陵俱。

译文:

十一月,眼看就要下雪了,寒冷袭来,谁还去计较它究竟何时来、有没有预兆呢。 阴云横亘在天空,像是冻住了𫛳鸟的翅膀;细密的霰雪纷纷落下,就如同哭泣的蛟龙吐出的珍珠。 万里长风好似雪的使者,吹送着雪花;千家万户的门,仿佛都被冰雪雕琢成了白玉做的门枢。 那洁白的雪,就像身着缟衣的女子从郑国而来;又如同卷起的江涛中的白鹭,从吴地飘卷而至。 这雪堆积起来,让人联想到当年赤眉军在熊耳山堆积的铠甲;又好似人们在越都看到的群鹅景象。 庭院里的槐树被雪覆盖,显得又高又臃肿;屋顶上一片素白,模模糊糊难以分辨轮廓。 雪巧妙地掩盖了世间的丑陋,它的功劳还在于能装点那枯萎的树木。 栖息在巢里的鸟儿,看起来都像是洁白的凤凰;出没的野兽,仿佛成了传说中的瑞兽驺虞。 辽国风俗里夸说的神异之豕,此刻也不值得一提;燕太子丹久盼的神乌,也不再令人期待。 袒露着裘衣却没有强壮的臂膀来抵御寒冷,靠近火边还想着那被烤得焦灼的皮肤。 不要再像王满那样以竹为歌了,也学学苏武吃毛毡来维持生命吧。 丢失的羊就不必再去追寻了,离别的仙鹤也不应感到孤独。 那雪密密麻麻的,如同油脂织成的网;它在空中萦绕回旋,好似翩翩起舞的美女。 雪是由一片片逐渐堆积得越来越深的,它的重量也是由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日月的光辉都被雪遮挡住了,天地间也难以分辨东南西北。 雪虽然轻盈,却也相互挤压着;它原本洁白无瑕,但最终也会消融改变。 饥饿的老虎在幽深的山谷中被冻僵,游龙仿佛也脱落了它刚劲的胡须。 佳人在调配着甜美的甘蔗汁,公子们则拥着貂狐皮裘享受温暖。 而我们这些人,都是空空如也的穷书生,从来就不是能享受安逸的人。 黄昏时分,你特意来看望我,这兴致就如同当年在灞陵的人一样高雅。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