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经楼语

般若贯华严,涅槃通宝积。 迷则龙宫海藏,悟则一字不识。 教演三伯余会,度人无数百亿。 如今满目放光明,十二部经诠不及。 崔田彭族祖坟林,无欠无余楼独立。 大千沙界纳其中,无说无闻真利益。 远祖近宗无不超,得意生身乘此力。 现存一族福绵绵,世出世间福何极。

译文:

这首诗充满了佛教的哲理与意趣,以下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般若智慧贯穿于《华严经》的深邃教义之中,涅槃的境界就如同汇聚珍宝般珍贵难得。 若是迷失了佛法真义,即便面对龙宫海藏般丰富的佛法经典,也难以领悟;而一旦开悟,即便看似一字不识,却已通达真谛。 释迦牟尼佛曾多次开坛说法,举行了三百多场法会,度化了无数的众生。 如今这经楼所在之处,满眼都散发着光明,这其中蕴含的佛法深意,即便十二部佛经也难以完全诠释。 在崔田彭氏家族的祖坟山林间,经楼独自矗立,不缺什么也不多余。 这小小的经楼,却能容纳整个大千世界,无需言说、不必听闻,便能获得真正的益处。 无论是家族的远祖还是近宗,都能凭借这经楼的佛法之力得以超脱。 那些领悟真意而获得新生的人,依靠着这经楼的加持之力自在前行。 如今现存的这一族人,将福泽绵延不断,无论在世俗世界还是出离世间,所获的福报都没有尽头。
关于作者
宋代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