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一百四·志第五十七·礼七吉礼七 元 《宋史》•卷一百四·志第五十七·礼七吉礼七 ◎礼七吉礼七 ○封禅 汾阴后土 朝谒太清宫 天书九鼎 封禅。太宗即位之八年,泰山父老千余人诣阙,请东封。帝谦让未遑,厚赐以遣之。明年,宰臣宋琪率文武官、僧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一百三·志第五十六·礼六吉礼六 元 《宋史》•卷一百三·志第五十六·礼六吉礼六 ◎礼六吉礼六 ○朝日夕月 九宫贵神 高禖 大火 寿星灵星 风伯雨师 司寒 蜡 七祀 马祖 酺神 朝日,夕月。庆历,用羊、豕各二,笾豆十二,簠、簋、俎二。天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一百一·志第五十四·礼四等 元 《宋史》•卷一百一·志第五十四·礼四等 ◎礼四 ○明堂 明堂。宋初,虽有季秋大享之文,然未尝亲祠,命有司摄事而已。真宗始议行之,属封岱宗、祀汾阴,故亦未遑。皇祐二年三月,仁宗谓辅臣:"今年冬至日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一百二·志第五十五·礼五等 元 《宋史》•卷一百二·志第五十五·礼五等 ◎礼五 ○社稷 岳渎 籍田 先蚕 奏告 祈禜 社稷,自京师至州县,皆有其祀。岁以春秋二仲月及腊日祭太社、太稷。州县则春秋二祭,刺史、县令初献,上佐、县丞亚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一百·志第五十三·礼三等 元 《宋史》•卷一百·志第五十三·礼三等 ◎礼三 ○北郊 祈谷 五方帝 感生帝 北郊。宋初,方丘在宫城之北十四里,以夏至祭皇地祇。别为坛于北郊,以孟冬祭神州地祇。建隆以来,迭奉四祖崇配二坛。太平兴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九十九·志第五十二·礼二等 元 《宋史》•卷九十九·志第五十二·礼二等 ◎礼二 ○南郊 南郊坛制。梁及后唐郊坛皆在洛阳。宋初始作坛于东都南薰门外,四成、十二陛、三壝。设燎坛于内坛之外丙地,高一丈二尺。设皇帝更衣大次于东壝东门之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九十七·志第五十·河渠七 元 《宋史》•卷九十七·志第五十·河渠七 ◎河渠七 ○东南诸水下 淮郡诸水:绍兴初,以金兵蹂践淮南,犹未退师,四年,诏烧毁扬州湾头港口闸、泰州姜堰、通州白莆堰,其余诸堰,并令守臣开决焚毁,务要不通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九十八·志第五十一·礼一 元 《宋史》•卷九十八·志第五十一·礼一 ◎礼一 ○吉礼一 五代之衰乱甚矣,其礼文仪注往往多草创,不能备一代之典。宋太祖兴兵间,受周禅,收揽权纲,一以法度振起故弊。即位之明年,因太常博士聂崇义上《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九十六·志第四十九·河渠六 元 《宋史》•卷九十六·志第四十九·河渠六 ◎河渠六 ○东南诸水上 开宝间,议征江南。诏用京西转运使李符之策,发和州丁夫及乡兵凡数万人,凿横江渠于历阳,令符督其役。渠成,以通漕运,而军用无阙。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九十五·志第四十八·河渠五 元 《宋史》•卷九十五·志第四十八·河渠五 ◎河渠五 ○漳河 滹沱河 御河 塘泺缘边诸水 河北诸水 岷江 漳河源于西山,由磁、洺州南入冀州新河镇,与胡卢河合流,其后变徙,入于大河。 神宗熙宁三年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九十三·志第四十六·河渠三 元 《宋史》•卷九十三·志第四十六·河渠三 ◎河渠三 ○黄河下 汴河上 元祐八年二月乙卯,三省奉旨:"北流软堰,并依都水监所奏。"门下侍郎苏辙奏:"臣尝以谓软堰不可施于北流,利害甚明。盖东流本人力所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九十四·志第四十七·河渠四 元 《宋史》•卷九十四·志第四十七·河渠四 ◎河渠四 ○汴河下 洛河 蔡河 广济河 金水河 白沟河 京畿沟渠 白河 三白渠 邓许诸渠附 元丰元年五月,西头供奉官张从惠复言:"汴口岁开闭,修堤防,通漕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九十二·志第四十五·河渠二 元 《宋史》•卷九十二·志第四十五·河渠二 ◎河渠二 ○黄河中 熙宁四年七月辛卯,北京新堤第四、第五埽决,漂溺馆陶、永济、清阳以北,遣茂则乘驿相视。八月,河溢澶州曹村,十月,溢卫州王供。时新堤凡六埽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九十一·志第四十四·河渠一 元 《宋史》•卷九十一·志第四十四·河渠一 ◎河渠一 ○黄河上 黄河自昔为中国患,《河渠书》述之详矣。探厥本源,则博望之说,犹为未也。大元至元二十七年,我世祖皇帝命学士蒲察笃实西穷河源,始得其详。今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九十·志第四十三·地理六 元 《宋史》•卷九十·志第四十三·地理六 ◎地理六 ○广南东路 广南西路 燕山府路 广南东路。府一:肇庆。州十四:广,韶,循,潮,连,梅,南雄,英,贺,封,新,康,南恩,惠。县四十三。南渡后,府三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八十九·志第四十二·地理五 元 《宋史》•卷八十九·志第四十二·地理五 ◎地理五 ○福建路 成都府路 潼川府路 利州路 夔州路 福建路。州六:福,建,泉,南剑,漳,汀。军二:邵武,兴化。县四十七。南渡后,升建州为府。绍兴三十二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八十八·志第四十一·地理四 元 《宋史》•卷八十八·志第四十一·地理四 ◎地理四 ○两浙 淮南东路 淮南西路 江南东路 江南西路 荆湖南路 荆湖北路 两浙路。熙宁七年,分为两路,寻合为一;九年,复分;十年,复合。府二:平江,镇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八十七·志第四十·地理三 元 《宋史》•卷八十七·志第四十·地理三 ◎地理三 ○陕西 陕西路。庆历元年,分陕西沿边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熙宁五年,以熙、河、洮岷州、通远军为一路,置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又以熙、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 元 《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 ◎地理二 ○河北路 河东路 河北路。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熙宁六年,再分为两路。 东路。府三:大名,开德,河间。州十一:沧,冀,博,棣,莫,雄, 0 评论 0 浏览
《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地理一 元 《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地理一 ◎地理一 ○京城 京畿路 京东路 京西路 唐室既衰,五季迭兴,五十余年,更易八姓,宇县分裂,莫之能一。宋太祖受周禅,初有州百一十一,县六百三十八,户九十六 0 评论 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