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来回游走,在湖泽之畔一边走一边吟唱。他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有个渔翁见到他,便问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会被外界事物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既然世上的人都混浊,您为什么不也把泥水搅浑,推波助澜呢?既然众人都沉醉,您为什么不也吃那酒糟,喝那薄酒呢?为什么您偏要忧思那么深沉、行为那么高出众人,以致让自己遭到放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怎么能让洁净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呢?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鱼腹中。又怎能让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 渔翁听了,微微一笑,轻轻摇着船桨离开了。一边摇桨一边唱道:“沧浪江的水清澈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江的水浑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于是就离去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关于作者
先秦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