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夫人庆赏五侯宴・尾声

儿也!则要你久已后报冤仇,托赖着伊家福,好共歹一处受苦。 我指望待将傍的孩儿十四五,与人家作婢为奴。 自踌蹰,堪恨这个无徒!儿也,你不成人便罢,倘或成了人呵,你穿着些布背子,排门儿告些故疏。 恁时节老人家暮古,与人家重生活难做。 哎,儿也!你寻些个口衔钱,赎买您娘那一纸放良书。

译文:

孩子啊!只盼你日后能报冤仇,全仰仗你家的福气,无论日子好坏咱们都一起受苦。 我原本打算等身边这个孩子长到十四五岁,就送去给人家当婢女或奴仆。我自己心里盘算着,可恨那个没出息的家伙!(带着哭腔说)孩子啊,你要是不成人也就罢了,倘若你能长大成人啊,(唱)你就穿着粗布短衣,挨家挨户去求那些故旧亲友。 到那时我这老人家年纪大了,跟不上时代,给人家干重活也干不动了。唉,孩子啊!你想法子挣些钱,把你娘那张解除奴婢身份的文书赎买回来。 (刘夫人下场)
关于作者
元代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