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幺篇

想当初有忧呵同共忧,有愁呵一处愁。 他道是残生早晚丧荒丘,做了个游街野巷村务酒。 你道是百年之后,妹子也,你不道来:"这个也大姐,那个也大姐,出了一包脓!不如嫁个张郎妇、李郎妻,立一个妇名儿,做鬼也风流!"奶奶,那寄书的人去了不曾?还不曾去哩。 我写一封书,寄与引章去。 (做写科,唱)。

译文:

回想当初啊,有忧愁的时候咱们一起忧愁,有愁闷的时候咱们一块愁闷。他说自己残生没多久就要埋在荒丘了,过着那种在游街野巷里喝点村酿粗酒的日子。 你还说啊,等百年之后,妹子呀,你不是还说过:“这个也叫大姐,那个也叫大姐,最后落得一身毛病!还不如嫁给个姓张或者姓李的男人,做人家的妻子,立下个为人妇的名声,就算做鬼也过得风流潇洒!” (正旦问)奶奶,那去送信的人走了没?(老妇人回答)还没走呢。 (正旦说)我写一封信,寄给引章。(做出写信的动作,接着唱)
关于作者
元代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