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鲁史纪周正。 [外]正名之实,何者为先?[生]重明伦,先正名。 先明王霸之分。 尊正贱霸功难泯。 [外]五霸桓文为盛,事业如何?[生]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次师召陵以伐楚。 晋文公会诸侯践土,天王狩于河阳。 葵丘序盟,召陵誓兵,河阳践土诚陵分。 [外]春秋以赏罚为事,无乃为僭乎?[生]春秋天子之事也。 故仲尼曰:"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细推评,刑诛爵赏,准以素正情?[外]此篇深得春秋赏罚之旨,真内圣外王之学也。 可喜可喜。 地字号把你本经做一篇来!
黄莺儿
译文:
这其实是戏曲《荆钗记》里的一段对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古诗词。下面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书生】鲁国的史书《春秋》记载着周朝的正统。
【老者】从正名的实际情况来讲,什么是首要的呢?【书生】重视伦理纲常,首先要正名。要先明辨王霸的区别。尊重正统、贬斥霸道的功劳不可磨灭。
【老者】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最为强盛,他们有哪些功业呢?【书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又率领军队驻扎召陵去讨伐楚国。晋文公在践土会盟诸侯,还让周天子到河阳狩猎。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排定秩序,在召陵誓师出兵;晋文公在践土会盟,这河阳、践土之事确实有上下陵替之分。
【老者】《春秋》以赏罚为主要内容,这难道不是僭越行为吗?【书生】《春秋》记载的是天子该管的事。所以孔子说:“怪罪我的人,大概是因为《春秋》吧?理解我的人,大概也是因为《春秋》吧?”仔细推究评判,《春秋》里的刑罚诛杀、封爵赏赐,不都是依据常理和正义之情吗?
【老者】你这一番言论深得《春秋》赏罚的宗旨,真是内具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的学问啊。真是可喜可贺。地字号的,你来就你所擅长的经书写一篇论述吧!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