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娘儿

[外上]一女貌天然,缘分浅。 亲事迁延。 愿天早与人方便,丝萝共结,蒹葭可倚,桑梓相联。 "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老夫昨央将仕王宅议亲,回来便知端的。 [末上]伏托荆钗成好事,何须红叶作良媒。 昨蒙贡元央我王宅议亲,不免回覆。 有人么?[外]将仕,有劳动问,亲事如何?[末]老夫初到王宅,说起亲事,王老安人再三推辞。 已后将尊言说明,说得允从。 [外]将何物为聘?[末]聘物虽有,只是轻微,拿不出。 [外]老夫有言在先,不拘轻重,只要成其姻事。 [末]聘物在此,请收。 [外]好罕物。 昔日汉梁鸿聘孟光荆钗,至今遗下,岂不是达古之家?老安人那里?[净争上]"姻缘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 "那个在此?[外]是将仕。 [净]不是来说我儿亲事么?[外]正是。 [净]李成看茶来。 将仕公,外日多蒙厚礼,我说李成去请将仕公来吃些寿面,说你不在家;一钵头面,放了三日,把与狗吃了。 [外、末]这什么说话?[净]敢问将仕,说我女儿亲事怎么了?[末、外]亲事已成了。 [净]既成了,几时下盒子?[末、外]就是今日。 [净]今日教我怎么安排得酒与来人吃?[末]都是干折,袖里来,袖里去。 [净]看鸡鹅污屎,坏了衣服。 [末]不是这个干折。 [净]小厮讨天平来。 [外]要天平做什么?[净]要他兑银子。 [外]银子希什么罕?[净]银子不希罕,什么希罕?[外]一股荆钗,只怕你不晓得。 [净]你拿来我看。 多少年纪,不晓得这是什么东西。 闻又不香,拿在手又不重,待我磨一磨。 [外]这是宝贝,擦不得的。 [净]人到禁擦,它到不禁擦。 [外、末]什么说话?[净]这味头簪子,一分银子买了十根,讨得十个媳妇。 [外]不要多说。 [净]我晓得。 当初汉梁鸿仗它讨了个娘子,如今又将来讨我女儿,是二婚人了。 [末]休得取笑。 [净]你便说何人置造,甚人遗下的?

译文:

### 开场部分 (一位老者上场)我女儿天生容貌出众,只可惜缘分浅薄,这亲事一直拖拖拉拉的。真希望老天能早点给我们行个方便,让她能像丝萝与乔木那样和别人结为连理,有个好依靠,两家能像芦苇与乔木相互依存般结亲,邻里之间也能因此更紧密相连。俗话说“男子生下来就希望给他找个妻室,女子生下来就希望给她找个婆家”。我昨天托了将仕(官职名)去王宅说亲,等他回来就知道结果如何了。 (一位男子上场)凭借荆钗就能促成好事,哪还用得着红叶来做媒呢。昨天承蒙贡元(对举人的尊称)拜托我去王宅说亲,现在得回去给个回复。有人吗?(老者)将仕,有劳你跑这一趟,亲事谈得怎么样啦?(男子)我刚到王宅,说起这门亲事,王老安人(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再三推辞。后来我把您的意思说明白了,这才得到了应允。 ### 聘礼部分 (老者)用什么东西做聘礼呢?(男子)聘礼倒是有,只是太轻贱了,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老者)我事先就说过了,不拘泥聘礼轻重,只要能促成这门亲事就行。(男子)聘礼在这儿,请收下。(老者)这可是稀罕物件啊。昔日汉朝的梁鸿用荆钗聘娶孟光,这习俗流传至今,这难道不是很有古风的做法吗?老安人在哪儿呢? (一位老妇人急忙上场)“姻缘本就是前生注定的,就像从蟠桃会里来的一样”。是谁在这儿呢?(老者)是将仕。(老妇人)是不是来说我女儿亲事的?(老者)正是。(老妇人)李成,上茶来。将仕公,前些日子多亏您送的厚礼,我当时说让李成去请将仕公来吃寿面,说您不在家;那一钵头面,放了三天,最后喂狗吃了。(老者和男子)这说的是什么话呀?(老妇人)敢问将仕,我女儿的亲事谈得咋样啦?(男子和老者)亲事已经成啦。 ### 后续安排与争执部分 (老妇人)既然成了,什么时候下聘礼盒子呢?(男子和老者)就是今天。(老妇人)今天让我怎么准备酒菜招待来人啊?(男子)都是折成现金,直接用袖子装来装去就行。(老妇人)就怕鸡鹅的脏东西弄脏了衣服。(男子)不是你理解的那种折现金。(老妇人)小厮,去拿天平来。(老者)要天平干什么?(老妇人)用它来称银子。(老者)银子有什么稀罕的?(老妇人)银子不稀罕,那什么稀罕?(老者)这一股荆钗,只怕你不明白它的价值。(老妇人)你拿给我看看。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不晓得这是什么东西?闻着也不香,拿在手里也不重,让我磨一磨。(老者)这可是宝贝,不能擦的。(老妇人)人还禁擦,它倒不禁擦了。(老者和男子)这说的什么话呀?(老妇人)这种头簪子,一分银子能买十根,能讨十个媳妇呢。(老者)别多说了。(老妇人)我知道。当初汉梁鸿靠这东西讨了个娘子,现在又拿它来讨我女儿,这不成二婚人了嘛。(男子)别开玩笑了。(老妇人)那你说说这是何人制作的,又是何人传下来的?
关于作者
元代柯丹邱《荆钗记》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