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的是一醉能消万古愁,醒来时三杯,扶起头,我向那红裙队里夺下一筹。 看花呵,致成症候,饮酒呵,灌的醉休,我则待胜簪花常带酒。 (牛僧孺云)牧之在京师,日日有花酒之乐。 老夫有一家乐女子,颇善歌舞,唤他出来伏事学士咱。 好好那里?(旦上,云)妾身张好好是也,原是张尚之家女童。 牛太守大人与张尚之为旧友,遂将妾身过房与牛太守为义女,经今三年矣。 今日前厅上宴客,太守大人呼唤,须索见去。 (见科)(正末云)此女是谁?(牛僧孺云)是老夫义女,小字好好,唤来歌舞一回,与学士奉一杯酒。 (家童云)相公,好个标致的小姐!我那里曾见来。 (正末唱)。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天下乐
译文:
真的是一醉就能消解万古的忧愁啊,醒来后又喝了三杯,才勉强抬起头来。我要在那一群美女当中出类拔萃。
看那娇艳的花朵啊,竟看得生了心病;尽情地饮酒啊,直喝到酩酊大醉才罢休。我就打算一直头上簪着花,时常带着酒意。
(牛僧孺说:杜牧在京城时,天天都有花酒相伴的快乐时光。我有一个家伎女子,很擅长唱歌跳舞,把她叫出来侍奉学士吧。)“好好在哪里?”(张好好上场,说:我是张好好,原本是张尚之家里的女童。牛太守大人和张尚之是旧友,就把我过继给牛太守做义女,到现在已经三年了。今天前厅设宴招待客人,太守大人呼唤我,我得去见他。)(上前相见)(杜牧问):这个女子是谁?(牛僧孺回答):是我的义女,小名叫好好,叫她来歌舞一番,给学士敬杯酒。(家童说):相公,这小姐长得真是标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杜牧接着唱)
需要说明的是,你提供的内容并非古诗词,而是元代杂剧里的唱词和宾白内容,在翻译时尽量保留了一些对话情境中的语气和表达习惯。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