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荣归故里・油葫芦

当日个鸭绿江边列阵图,(张士贵云)众位大人在上,你就说这一场三箭定了天山,不是张士贵的,却是谁的功劳来?(正末唱)现对着这文共武,(徐茂功云)三箭定了天山,此功最大。 您二将争竞,未知是谁的功劳也?(正末云)这是老夫亲目所见,委实是薛仁贵的。 (唱)则他这定大山三箭若连珠。 (张上贵云)我是个总管的官,堪上功劳簿。 那薛仁贵不过马前小卒,他怎么上的功劳簿?(正末唱)哎!不索你个将军争竞功劳簿,抵多少凤凰在梧桐树(张士贵云)薛仁贵走到高丽地面,就生了一身疥疮,每日则是挠痒,几曾厮杀来。 只他寸箭皆无,他有甚么功劳?(正末唱)那薛仁贵有十大功,你可也寸箭无,你待做赵高妄指秦庭鹿,怎不去学龙伯钓鳌鱼?(张士贵云)不是我张士贵夸口,那个似我这等?骑的劣马,拽的硬弓;吃的冷饭,嚼的憨葱;若有好酒,打上三钟。 俺真个是铁挣挣的好汉子哩。 (正末唱)。

译文:

### 大致翻译 当初在鸭绿江边排兵布阵,(张士贵说:)各位大人,你们说说这一场三箭平定天山的功劳,若不是我张士贵的,那还能是谁的?(主角唱道)如今当着这些文官武将(来评评理)。(徐茂功说:)三箭平定天山,这功劳可大了。你们两位将军争论,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功劳。(主角说:)这可是我亲眼所见,确实是薛仁贵的功劳。(主角接着唱)他定天山时,三箭连发就像连珠一样迅速又精准。 (张士贵说:)我可是总管的官,这功劳簿上自然该记我的。那薛仁贵不过是个马前小卒,他哪有资格上功劳簿?(主角唱)哎!你这将军就别再争这功劳簿了,你跟那栖息在梧桐树上的凤凰哪能比啊(意即你不配争这功劳)。(张士贵说:)薛仁贵到了高丽那地方,身上长了一身疥疮,每天就知道挠痒痒,哪上过战场厮杀。他连一支箭都没射出去,能有什么功劳?(主角唱)薛仁贵有十大功劳,你却连一支箭的功劳都没有。你就像赵高在秦庭里指鹿为马一样,颠倒黑白,怎么就不学学龙伯去钓鳌鱼(做些有真本事的事)呢? (张士贵说:)不是我张士贵吹牛,谁能像我这样?骑的是烈马,拉得动硬弓;能吃冷饭,也能嚼大葱;要是有好酒,能喝上三大杯。我可真是个实打实的硬汉子啊。(主角接着唱) ### 注释说明 这段翻译尽量保留了原文的对话情境和戏曲唱词的韵味。像“定大山三箭若连珠”描绘了薛仁贵射箭的神勇;“赵高妄指秦庭鹿”用了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讽刺张士贵颠倒功劳的行为;“龙伯钓鳌鱼”则是希望张士贵能做些真正有意义、有本事的事,而不是争抢他人功劳。
关于作者
元代张国宾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