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堂陈母教子・双调/新水令

虽不曾坐香车乘宝马袅丝鞭,我在这轿儿上倒大来稳便。 前后何曾侧,左右不曾偏。 显得您等辈齐肩,将名姓注翰林院。 可早来到也。 令人报复去,道有陈婆婆同四个状元来了也。 有陈婆婆同四个状元来了也。 道有请。 有请!贤母,老夫奉圣人的命,为您一家儿母贤子孝,训子有纲纪之威权,居家有冰霜之直政,着老夫审问其详。 谁想贤母着四个状元抬着兜轿,敢于理不可么?大人可怜见!休说四个孩儿抬着老身;我昔日曾闻荷担僧,一头担母一头经,经向前来背却母,母向前来背却经,不免把担横担定;感得园林两处分,后来证果为罗汉,尚兀自报答不的爷娘养育恩。

译文:

虽然我没坐过那香车,没骑过那宝马,也没挥过那丝鞭,但我坐在这轿子里可真是十分安稳便利。 这轿子前后都没倾斜,左右也没歪过。显得你们这些人和我平起平坐,把名字都记在了翰林院。 (旁白)可算到地方了。让人进去通报一声,就说陈婆婆带着四个状元来了。 (随从进去通报,说)有陈婆婆带着四个状元来了。 (寇莱公说)说有请。 (随从说)有请!(陈婆婆上前见官员)(寇莱公说)贤母啊,我奉圣上的旨意,因为您一家母贤子孝,教育子女有纲纪的威严,治家有高洁正直的作风,让我来详细询问情况。谁能想到贤母您让四个状元抬着轿子,这在道理上说得通吗?(陈婆婆说)大人您可怜可怜我!别说四个孩儿抬着我;我以前听说过一个挑担的僧人,一头挑着母亲一头挑着经书,经书往前他就背母亲,母亲往前他就背经书,没办法只好把担子横着挑;感动得园林分成了两半,后来这僧人修成罗汉,可还是报答不完爹娘的养育之恩啊。
关于作者
元代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