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堂陈母教子・红绣鞋

俺这里都是些紫绶金章官位,那里发付你个绿袍槐简的钟馗?哎!你一个探花郎,又比俺这状元低;俺这里笑吟吟的行酒令,稳拍拍的做着筵席,你说波。 可不道那埚儿发付你?大哥,咱行一个酒令,一人要四句气概的诗,押着那"状元郎"三个字;有那"状元郎"的便饮酒,无那"状元郎"的罚凉水。 教那厮把盏!先从大哥来把了盏,便问道:"吃酒的是谁?把盏的是谁?各自称呼着那官位者。 吃了酒,着那厮拜!先从大哥来。 我理会的。 先从母亲来。 先从大哥来。 (三末递酒与大末科)母亲,你孩儿吟诗也。 诗曰:当今天子重贤良,四海无事罢刀枪。 紫袍象简朝金阙,圣人敕赐状元郎。 住者!白马红缨麾盖下,紫袍金带气昂昂。 月中失却攀蟾手,高枝留与状元郎。 问将来!吃酒的是谁?是状元郎。 我问你:把盏的是谁?把盏的我是杨六郎。 母亲,您孩儿吟诗也。 诗曰:一天星斗焕文章,战退群儒独占场。 龙虎榜上标名姓,头名显我状元郎。 住者!时乖运蹇赴科场,命福高低不可量。 八韵赋成及第本,今春必夺状元郎、问将来!吃酒的是谁?是状元郎。 我问你,把盏的是谁?我是酥麻糖。 母亲、大舅、二舅,我吟诗也。 诗曰:淋漓御酒污罗裳,宴罢琼林出未央。 醉里忽闻人语闹,马头高喝状元郎。 住者!笔头刷刷三千字,胸次盘盘七步章。 休笑绿袍官职小,才高压尽状元郎。 问将来!吃酒的是谁?是状元郎。 那把盏的是谁?把盏的是耍三郎。 母亲,您媳妇吟诗也。 诗曰:佳人贞烈守闺房,则为男儿不气长。 国家若是开女选,今春必夺状元郎!住者!磨穿铁砚汝非强,只可描鸾守绣房。 燕鹊岂知雕鄂志,红裙休矢状元郎!问将来!吃酒的是谁?我是状元郎。 把盏的是谁;把盏的是你的郎。 这厮他到阙不沾新雨露,还家犹带旧风霜。 绿抱槐简消不得,对人犹说状元郎。 住者!拜别请亲赴选场,绿袍羞见老尊堂。 擎台执盏厅前跪,则这红尘埋没了状元郎。 诗曰:黄金不惜焕文章,教子须教入庙堂。 自古?。

译文:

### 大致译文 我们这里都是些身着紫绶金章、身居高位的人,哪有地方安置你这个身着绿袍、手持槐简的“钟馗”(暗指地位低的探花郎)啊!哎!你一个探花郎,可比我们这状元的地位低多啦;我们这里笑吟吟地行着酒令,稳稳当当地坐着筵席。(说)你说说看。 (唱)这哪里有你的容身之地啊?(说)大哥,咱们行一个酒令,每人要吟四句有气概的诗,诗里要押着“状元郎”三个字;诗里有“状元郎”的就饮酒,没有的就罚喝凉水。 让那家伙来把盏!先从大哥开始把盏,然后就问:“吃酒的是谁?把盏的是谁?”各自报出自己的官位。 吃了酒,让那家伙行礼!也先从大哥开始。 (老三说)我明白了。(做出递酒的动作,说)先从母亲开始。 (老母亲说)先从大哥开始。 (老三给老大递酒)(老大说)母亲,您孩儿我来吟诗啦。 诗是这样的:当今天子重视贤良之士,四海太平停止了战争。身着紫袍、手持象简去朝拜皇宫,圣人亲自敕封我为状元郎。 (老三说)停!白马红缨、旌旗麾盖之下,身着紫袍金带,气宇轩昂。可惜在考场上失了手,高枝还是留给状元郎。 (老大喝酒,说)问吧!(老三说)吃酒的是谁?(老大说)是状元郎。我问你:把盏的是谁?(老三说)把盏的我是杨六郎。 (老三行礼)(给老二递酒)(老二说)母亲,您孩儿我来吟诗啦。 诗是:满天星斗般的文采光彩照人,战胜众多儒生独占鳌头。在龙虎榜上标上名字,头一名显出来我是状元郎。 (老三说)停!时运不济去赴科举考场,命运好坏难以估量。八韵赋写成了及第的文章,今春必定夺取状元郎。 (老二喝酒,说)问吧!(老三说)吃酒的是谁?(老二说)是状元郎。我问你,把盏的是谁?(老三说)我是酥麻糖。 (行礼)(给王拱辰递酒)(王拱辰说)母亲、大舅、二舅,我来吟诗啦。 诗是:淋漓的御酒弄脏了罗裳,琼林宴结束后走出未央宫。醉里忽然听到人声喧闹,马前有人高叫状元郎。 (老三说)停!笔锋刷刷写下三千字,胸中有着七步成诗的才华。不要笑话我绿袍官职小,才华能压过所有状元郎。 (王拱辰喝酒,说)问吧!(老三说)吃酒的是谁?(王拱辰说)是状元郎。那把盏的是谁?(老三说)把盏的是耍三郎。 (行礼)(给三儿媳妇递酒)(三儿媳妇说)母亲,您儿媳妇我来吟诗啦。 诗是:佳人贞烈守着闺房,只因为男儿没出息。国家要是开女科考试,今春我必定夺取状元郎! (老三说)停!磨穿铁砚你也不算强,只适合描鸾绣凤守着绣房。燕鹊哪里知道雕鹗的志向,红裙女子就别想着当状元郎! (三儿媳妇喝酒,说)问吧!(老三说)吃酒的是谁?(三儿媳妇说)我是状元郎。把盏的是谁?(老三说)把盏的是你的郎。 (给老母亲递酒)(老母亲说)这家伙到了京城没得到新的荣耀,回家还带着旧时的风霜。绿袍槐简的官职消受不起,还对着人总说自己是状元郎。 (老三说)停!拜别双亲去赴科举考场,穿着绿袍都羞于见老父母。在厅前跪着擎台执盏,这红尘埋没了状元郎。 (老母亲说)诗是:不惜用黄金来培养文采,教育子女就要让他们进入朝堂。自古……
关于作者
元代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