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堂陈母教子・贺新郎

你道是翰林都索入编修,我情知你个探花郎的名声,你觑波,你怎知俺状元除授?弟兄里则为你年幼,你身上我偏心儿索是有,我几曾道是散袒悠悠?师父多教孩儿几遍。 我去那师父行陪了些下情,则要你工课上念得滑熟;我甘不的这厮看文书一夜到三更后!母亲,你打我,则是疼你那学课钱哩!且休说你使了我学课钱,哎,贼也,你熬了多少家点灯油!

译文:

你说那些翰林都得去做编修工作,我心里明白你这个探花郎的名声情况。你瞧瞧啊,你哪知道我们状元郎被授予的官职是怎样的。在几个兄弟当中,就因为你年纪小,我对你格外偏心,我什么时候说过让你散漫悠闲、不务正业啊? 我到先生那里陪着小心,说些好话,只希望你在功课上能念得流利熟练。我可受不了你这家伙看文书只看到半夜三更就了事! (三儿子说:母亲,你打我,不过是心疼那给先生的学费罢了!) 你先别光说你花了我给先生的学费,哎,你这坏小子,你可知道自己熬夜读书耗费了家里多少点灯的油啊!
关于作者
元代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