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堂陈母教子・梁州

我爱的是那《孝经》、《论语》得这《孟子》,我喜的是那《毛诗》、《礼记》、《春秋》。 后园中有地栽松竹,有书堂书舍,书院书楼。 则愿的子孙荣旺,门户清幽。 俺家里实丕丕祖上遗留,既为官将他这富贵休愁。 您、您、您,则频频的休离了那黄卷青灯,是、是、是,你可便稳拍拍明放着金章和那紫绶。 呀、呀、呀,你可便用心机得峥嵘,你可也渐渐的稳情取个肥马轻裘。 古人是有以显父母,身荣后,入八位,不生受。 想当日常何荐马周,博一个今古名留。 大哥门首觑者,看有甚么人来?理会的。 自家报登科记的便是。 有陈三哥得了头名状元,陈妈妈家报喜走一遭去。 可早来到门首也。 有大哥在于门首。 大哥支揖哩!你是那里来的?有三哥得了头名状元,小人特来报喜。 你则在这里,我报复母亲知道。 母亲,三兄弟得了头名状元也。 是谁说来?有报登科的在于门首。 着他过来。 理会的。 着你过去。 报的老母知道,有三哥得了头名状元,小人特来报喜。 孩儿,与那报登科的五两银子。 您孩儿知道。 二兄弟,俺得了官时,则与了报登科记的二两银子;三兄弟做了官,与他五两银子。 大哥,母亲偏向三兄弟也!报登科记的,与你五两银子。 多谢了,小人回去也。 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 我贵我荣君莫羡,十年前是一书生。 小官王拱辰是也,乃西川绵州人氏。 幼习儒业,颇看诗书。 自到帝都阙下,撺过文章卷子,当殿对策,日不移影,应对百篇,文如锦绣,字扫龙蛇,一举状元及第。 借宰相头答,夸官三日。 张千,摆开头答,慢慢的行。 大哥、二哥,咱一同接孩儿去来。

译文:

我喜爱研读《孝经》《论语》还有《孟子》这些经典,高兴能学习《毛诗》《礼记》《春秋》等著作。后园里有土地用来栽种松树和竹子,家中还有书堂、书舍,以及书院、书楼。只希望子孙繁荣兴旺,家门清净雅致。我们家实实在在是祖上留下了根基,既然当了官就不用再为富贵发愁。你们啊,要常常与那泛黄的书卷、微弱的青灯相伴刻苦学习;没错没错,稳稳当当地日后就能获得金章紫绶的荣耀。哎呀呀,你们得用心努力,追求卓越,慢慢地就能稳稳当当地拥有肥壮的马匹、轻暖的皮袍,过上富贵生活。古人就有通过自身成就来显扬父母的,自己荣耀之后,位列高官,日子就不会艰难。想当年,常何举荐马周,才博得了千古留名的美誉。 (正旦说:)大儿子去门口看看,有什么人来?(大末说:)好的,我知道了。 (报登科记的人上场,说:)我是报登科记的。陈三哥考中了头名状元,我去陈妈妈家报喜。已经到门口了,大哥在门口呢。大哥,给您行礼啦!(大末说:)你从哪儿来的?(报登科记的人说:)三哥考中头名状元了,我特地来报喜。(大末说:)你先在这儿等着,我进去告诉母亲。母亲,三弟考中头名状元啦。(正旦说:)谁告诉你的?(大末说:)报登科记的人在门口呢。(正旦说:)让他进来。(大末说:)好的。让你进去。(报登科记的人见到正旦,说:)禀告老夫人,三哥考中头名状元了,我特地来报喜。(正旦说:)孩子,给报登科记的人五两银子。(大末说:)我知道了。二弟,咱们当初考中做官时,只给了报登科记的人二两银子;三弟做官,却给他五两银子。(二末说:)大哥,母亲偏心三弟啊!(大末说:)报登科记的,给你五两银子。(报登科记的人说:)多谢了,我回去啦。(下场)(王拱辰骑着马带领侍从上场,说:)龙楼凤阁,重重宫城,新修的沙堤是宰相行走之路。我如今富贵荣耀,您别羡慕,十年前我也只是个书生。我是王拱辰,是西川绵州人。从小学习儒家学业,读了不少诗书。来到京城后,呈上文章试卷,在大殿上回答策问,太阳影子都没移动多少,就应对了上百篇策问,文章如同锦绣一般华美,字迹潇洒如龙蛇游走,一举考中状元。借宰相的仪仗,夸官三天。张千,摆开仪仗,慢慢走。(正旦说:)大儿子、二儿子,咱们一起去接孩子。(接着唱)
关于作者
元代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