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恰能够天涯萍水同携手,谁承望江上莼鲈又买舟,少不的再叙离怀

那时候。 连床秉烛,隔离唤酒,夜雨呼童剪春菲。 赠钱塘镊者三万六千日有限期,一百二十行无休息。 但识破毫厘千里谬,才知道四十九年非。 这归去来兮,明是个安身计,人都道陶潜有见识。 谁恋他花扑扑云路功名,他偏爱清淡淡仙家道理。

译文:

### 《尾声》部分 当初啊,我们恰好在天涯海角偶然相逢,携手同行,一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谁能料到如今你又像张翰思念家乡的莼羹鲈鱼一样,收拾行装乘船离去了。这一别,免不了日后要再次诉说离别的情怀。 ### 后续零散句子部分 1. “连床秉烛,隔离唤酒,夜雨呼童剪春菲” 那时啊,我们夜晚同床而卧,点着蜡烛谈天说地;就算彼此住处隔得有些距离,也会相互呼唤着一起去喝酒;在那雨夜之中,呼唤着小童去采摘新鲜的春韭。 2. “赠钱塘镊者 三万六千日有限期,一百二十行无休息” 给钱塘那个以镊发为业的人说:人生不过三万六千天,是有期限的;世间三百六十行(这里说一百二十行也是概指各种行业)中,每一行都没有清闲休息的时候。 3. “但识破毫厘千里谬,才知道四十九年非” 只要能识破那看似毫厘之差却会导致千里之错的道理,才能明白过去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错误的。 4. “这归去来兮,明是个安身计,人都道陶潜有见识” 这“归去来兮”(像陶渊明那样辞官归隐),显然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好办法,人们都说陶渊明很有见识。 5. “谁恋他花扑扑云路功名,他偏爱清淡淡仙家道理” 谁还会留恋那花团锦簇、看似风光无限的仕途功名呢?他偏偏喜爱那清淡自然的仙家道理。
关于作者
元代汤舜民

汤舜民,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号菊庄,字、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象山(今属浙江)人。补本县吏,非其志也。后落魄江湖间。好滑稽,与贾仲明交久而不衰。文皇帝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间恩赍常及。所作乐府、套数、小令极多,语皆工巧,江湖盛传之。所撰杂剧2种:《瑞仙亭》、《娇红记》,惜已佚。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曲格势,喻如“锦屏春风”。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