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指其掌画其腹云崩露垂,得之心应乎手电走风飞。天然一笔无穷意。

秋蛇春蚓,野鹜家鸡。 跳龙卧虎,渴骥狰猊。 有阴阳偃仰精微,无偏枯向背支离。 乐毅论太名箴敷扬出忠烈之风,逍遥篇孤雁赋酝酿出神仙之气,曹娥碑告誓文摸临出孝弟之规。 遮莫醒兮,醉兮。 一挥一洒非游戏,干喜怒系明晦。 可知道笔冢累累墨作池,名重京畿。

译文:

### 译文 他作画或者书写时,手指在画纸或书案上比划,腹部随着运笔的节奏起伏,那气势仿佛云在崩塌、瀑布垂落一般震撼。心中有了灵感,手上便能立刻呈现,运笔速度极快,如电闪风驰。他自然随意地挥洒一笔,都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意味。 他的书法风格多样,有的像秋天的蛇、春天的蚯蚓那般灵动婉转,有的似野鸭和家鸡的姿态各有不同;有的字如龙跳跃、虎卧伏般刚健有力,有的又像口渴的骏马、凶猛的狮子般气势雄浑。 他的书法有着阴阳、俯仰等精妙的变化,没有偏斜、干枯以及朝向和背向不协调的弊病。 他临摹书写《乐毅论》《太名箴》,弘扬出忠烈的风范;书写《逍遥篇》《孤雁赋》,酝酿出神仙般超凡脱俗的气质;临习《曹娥碑》《告誓文》,展现出孝悌的规范。 不管是清醒的时候,还是醉酒之后,他挥洒笔墨绝不是随意游戏之举。他的情绪或喜或怒都融入到笔下,影响着作品的明快或晦涩。 人们都知道他练字勤奋,笔用坏了堆成了小山,墨用得能把池子都染黑了,也正因如此,他的名气在京城一带十分响亮。
关于作者
元代汤舜民

汤舜民,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号菊庄,字、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象山(今属浙江)人。补本县吏,非其志也。后落魄江湖间。好滑稽,与贾仲明交久而不衰。文皇帝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间恩赍常及。所作乐府、套数、小令极多,语皆工巧,江湖盛传之。所撰杂剧2种:《瑞仙亭》、《娇红记》,惜已佚。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曲格势,喻如“锦屏春风”。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