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师断风花雪月・赚煞尾

你若有十分的至诚心,我怕没九转丹相送?(陈世英云)小生来年八月十五日,专候仙子来也。 (正旦唱)到来年又怕你八月中秋事冗。 (陈世英云)既蒙仙子相许,小生怎敢负了此心?但仙子虽同织女,小生非比牵牛,怎么也要一年一会?做这般老远的期约也。 (正旦唱)那七夕,会牛女佳期,你可也休卖弄。 (陈世英云)仙子若果有心于小生,便不到的来年,怕甚么那?(正旦唱)我则怕六丁神告与天蓬,(陈世英云)那六丁总是天上神位,料仙子也不怕他!(正旦唱)更怕的是五更钟,催别匆匆,只落的四眼相看泪珠涌。 (陈世英云)仙子,您直恁般慌速,便再停止一会儿也好。 (正旦唱)兀的不三星在东。 (陈世英云)仙子此一去,休忘了今宵欢会也。 (正旦唱)正照着俺二人情重,一般潇洒月明中。 (同二旦下)。

译文:

这并不是古诗词,而是元杂剧的唱词部分,以下是将其翻译成较为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 (正旦唱)你要是有十足的真心诚意,我怎会没有九转仙丹送给你呢? (陈世英说)小生明年八月十五,专门等候仙子前来。 (正旦唱)到了明年,我还怕你八月中秋事务繁忙呢。 (陈世英说)既然承蒙仙子答应我,小生怎敢辜负这份心意?只是仙子如同织女,可小生并非牵牛星,为何也要一年才见一次面,弄这么遥远的约定啊。 (正旦唱)那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好日子,你可别在这儿炫耀。 (陈世英说)仙子要是真对小生有心,就算等不到来年,又怕什么呢? (正旦唱)我就怕六丁神去告诉天蓬元帅。 (陈世英说)那六丁都是天上的神位,想来仙子也不怕他们! (正旦唱)更怕的是五更的钟声,急促地催促我们分别,只落得咱俩四目相对,泪水奔涌。 (陈世英说)仙子,您怎么这么匆忙,再停留一会儿也好啊。 (正旦唱)你看那三星已经在东方了。 (陈世英说)仙子这一去,可别忘了今晚的欢会啊。 (正旦唱)这三星正照着咱们二人情深意重,一样潇洒地处在这明亮的月色之中。 (正旦和两个旦角一同下场)
关于作者
元代吴昌龄

吴昌龄,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人,生卒年不详,其生活前期曾在内蒙从事过军屯,后期升任婺源(今属江西省)知州。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即杂剧)行于世者五十六人”之中,即吴昌龄属于元代前期作家。尤其他的《西天取经》是元代最早的较成熟的取经杂剧,于后世取经剧及小说影响巨大:他的回回杂剧《老回回探狐洞》、《浪子回回赏黄花》等直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风情,题材别具一格,表明吴昌龄在开拓杂剧题材方面独具眼光,在元杂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认识价值。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