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庙裴度还带・庆东原

居廊庙,当缙绅,习《诗》《书》,学《礼》《易》,从先进君子务本。 忘身发愤,能正其身。 酬志了白玉带紫朝服,茶褐伞黄金印。 瑶池降谪三天仙,今夜高门招状元。 琼酿金杯长寿酒,新郎舒手接丝鞭。 请状元接丝鞭!

译文:

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古诗词,更像是戏曲唱词,以下是其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在朝廷中为官,作为士大夫阶层,要学习《诗经》《尚书》,钻研《礼记》《易经》,要跟随那些有德行、有学问的先辈君子,致力于根本的道德修养。要忘我地发愤图强,能够端正自身的品行。 (当做到这些后)就能够实现志向,拥有白玉带和紫色的朝服,出行能有茶褐色的伞盖,手中持有象征权力的黄金印。 (媒人说)像是从瑶池降临人间的三位天仙,今晚在这高门大户招状元为婿。准备了琼浆美酒盛在金杯之中当作长寿酒,新郎伸手来接过丝鞭。请状元来接丝鞭!(主角接着唱) 需要说明的是,这段唱词整体包含了一些戏曲场景和套话,在翻译时尽量保留了其原本表意逻辑和戏曲韵味。
关于作者
元代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