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庙裴度还带・幺篇

你道是从来养小防备老,都一般哀哀父母劬劳。 先圣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你便怎生舍性命寻自吊?"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这的可也方为全孝。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为孝也。 "则这的是为人子立的根苗。 据先生说呵,也说的是;争夺我夫主无辜受禁,眼睁睁不得脱难,则觑着这条玉带救夫主;不见了,似此这般,一千贯赃几时纳的了也!夫人、小娘子,假若有这玉带呵呢?若是有这玉带呵,便是救了俺一家性命也。 假若无了这玉带呵呢?俺一家儿便是死的,都不得活也。 老夫人、小娘子放心,玉带我替你收着哩!先生勿戏言!孔子门徒,岂有戏言!娘子,兀的不是带,还你!兀的不正是此带!索是谢了先生。 孩儿也,俺娘儿两个一齐的拜谢先生咱。 不敢!不敢!先生救活我一家之恩,此义非轻也!世间似先生者世之罕有。 处于布衣窘暴之中,千金不改其志,端的是仁人君子也!不敢!不敢!世间似小娘子贞孝之女--自古孝子多,孝女少--女子中只有两三个人也。 是那两三个?先生试说,老身洗耳愿闻咱。

译文:

你说向来都是养儿防老,天下的父母养育子女都是一样地含辛茹苦。(顺带说)先圣说过:“人的身体、毛发和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能轻易毁伤,这是孝道的开始。”(唱)你怎么能舍弃性命去上吊寻死呢?(顺带说)“在后世扬名,以此来显耀父母,这是孝道的最终目标。”(唱)这样才算是尽了全孝。(说)“父母完整地把子女生下来,子女也要完整地回归父母给予的身体,这就可以说是孝了。”(唱)这就是为人子女应立的根本。 (夫人说)按照先生你这么说,倒也有道理;只是我丈夫无缘无故被囚禁,眼睁睁地没办法脱离灾难,就指着这条玉带救我丈夫;玉带不见了,像这样,一千贯的赃款什么时候能还得清啊!(主角说)夫人、小娘子,假如有这条玉带呢?(夫人说)要是有这玉带,那就是救了我们一家人的性命。(主角说)要是没有这玉带呢?(夫人说)我们一家人就只有死路一条,都活不了啦。(主角说)老夫人、小娘子放心,玉带我替你们收着呢!(姑娘说)先生可别开玩笑!(主角说)我是孔子的门徒,哪会说玩笑话!(主角做出取玉带的动作,说)娘子,这不是玉带嘛,还给你!(姑娘接过玉带,说)这不正是这条玉带嘛!真得好好感谢先生。(夫人说)孩子啊,咱们娘儿俩一起拜谢先生吧。(主角说)不敢当!不敢当!(夫人说)先生救活我们一家的恩情,可不是小事啊!世上像先生这样的人真是太少了。身处贫困潦倒的境地,面对千金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您真是仁人君子啊!(主角说)不敢当!不敢当!世间像小娘子这样忠贞孝顺的女子——自古孝子多,孝女少——女子中也就只有两三个人而已。(夫人说)是哪两三个啊?先生不妨说说,我洗耳恭听。(主角唱)
关于作者
元代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纳兰青云